片铁为衣状水田,沧桑几阅镇精坚。
谁云五叶一花止,试看伽犁万古传。
片铁为衣状水田,沧桑几阅镇精坚。
谁云五叶一花止,试看伽犁万古传。
这首诗以“题灵岩寺八景(其五)铁袈裟”为题,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铁袈裟这一佛教法器的独特魅力与历史传承。
首句“片铁为衣状水田”,以“片铁”比喻铁袈裟,形象地描绘出其作为法器的简单而庄严,如同一片覆盖在大地上的铁衣,与水田相映成趣,展现出铁袈裟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与庄严。
次句“沧桑几阅镇精坚”,通过“沧桑”二字,强调了铁袈裟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无数变迁,却依然保持着其坚固与精粹的本质,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坚韧。
第三句“谁云五叶一花止”,运用反问的手法,提出疑问,暗示铁袈裟的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于表面的五叶一花,引人深思,激发读者对铁袈裟背后深厚文化内涵的探索欲望。
最后一句“试看伽犁万古传”,以“伽犁”(即铁袈裟)为例,表达了对这种法器千年流传不衰的赞叹,强调了其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铁袈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佛教法器的庄严与神圣,也蕴含了对历史传承、文化积淀以及佛法精神的深刻思考。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引退云公高。
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
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馀伊皋。
功名富贵皆逆旅,黄金知系何人袍。
超然已了一大事,挂冠而去真秋毫。
坐看猿猱落罝罔,两手未肯置所操。
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长松百尺不自觉,企而羡者蓬与蒿。
我欲赢粮往问道,未应举臂辞卢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