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衰戒得久书绅,所得毫毛所失身。
疏传画图传不朽,胡公粪土谤如新。
古询黄发非无意,今系苍生尚有人。
吾老而休君未可,时来遍与物为春。
既衰戒得久书绅,所得毫毛所失身。
疏传画图传不朽,胡公粪土谤如新。
古询黄发非无意,今系苍生尚有人。
吾老而休君未可,时来遍与物为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洪秘监徐常丞有诗贺余休致次韵四首(其三)》。诗中通过对比衰旧的书籍与画图,以及对黄发老人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个人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既衰戒得久书绅,所得毫毛所失身。" 这两句描写的是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损坏,而个人的收获却微乎其微,但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身体健康。
"疏传画图传不朽,胡公粪土谤如新。" 这两句则强调了艺术作品(特指绘画)的长存不朽,与世间流言相比显得格外珍贵。
"古询黄发非无意,今系苍生尚有人。" 这里诗人通过“黄发老人”这一形象,反映出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认为即便在年迈之际,也有其价值所在。
"吾老而休君未可,时来遍与物为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衰老、退休的心境,同时也提醒读者应该珍惜时光,与自然万物共享春天的美好。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长,以对比手法和哲理思辨,探讨生命价值与时间流逝的主题。
今旦病思清,把书坐晴檐。
体舒百息匀,心远万虑恬。
收视等庖郢,妙观到羲炎。
顿忘饥寒苦,但觉中边甜。
习气尚稍稍,自喜良沾沾。
故家东堂书,高架纷悬签。
我时且儿子,气欲俱并兼。
浇著胸次间,政尔意不廉。
此意竟蹉跎,衰迟侵戟髯。
迩来又留滞,郁郁三年淹。
是秋节物高,露白原草沾。
斜河转空阔,夜气方森严。
此日足可惜,黄尘满征襜。
明年会当归,赤米荐白盐。
翻经慰老眼,甘作书蠹潜。
共嘲玄尚白,指笑突不黔。
亦知屠沽儿,羔豚方属餍。
平生笑盗儒,口诵青青麦。
刻烛和新诗,此夕知何夕。
六花来未晚,三白会有穫。
雨旸亦天事,勤惰繄人力。
何妨纵牛羊,况已遍陇陌。
青黄未交时,补助岂无责。
我亦念归田,聊作数旬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