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尔名家子,晴霄吐凤毛。
风流郎署旧,勋业度支劳。
僚散同莲幕,官清似马曹。
海沂功足诵,不负吕虔刀。
羡尔名家子,晴霄吐凤毛。
风流郎署旧,勋业度支劳。
僚散同莲幕,官清似马曹。
海沂功足诵,不负吕虔刀。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名为冯见龙的武定州司马。诗人以“羡尔名家子”开篇,表达了对冯见龙出身名门、才华出众的钦佩之情。接着,诗人通过“晴霄吐凤毛”这一形象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冯见龙的卓越才能如同凤凰之毛般闪耀。
“风流郎署旧”一句,暗示冯见龙在过去的官署中就有风流倜傥的名声,而“勋业度支劳”则赞扬他在度支事务上的功绩与辛劳,显示了他在财政管理方面的杰出成就。
“僚散同莲幕,官清似马曹”两句,描绘了冯见龙与同僚们在官场中的和谐共处,以及他为官清廉的形象,如同马曹一样公正无私。
最后,“海沂功足诵,不负吕虔刀”表达了对冯见龙在边疆或重要地区所立功勋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暗示他像吕虔一样,不仅有勇有谋,更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不负使命与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冯见龙个人品质、官场表现及功绩的赞誉,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与推崇。
紫牙镂合方如斗,二十四星衔月口。
贵人迷此华筵中,运木手交如阵斗。
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惸独。
门前有吏吓孤穷,欲诉门深抱冤哭。
耳厌人催坐衙早,才闻此戏身先到。
理人似爱长行心,天下安平多草草。
何当化局为明镜,挂在高堂辨邪正。
何当化子作笔锋,常在手中行法令。
莫令终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负天子。
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
众芳且未歇,近腊仍袷衣。
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
方舟大川上,环酌对落晖。
两片青石棱,波际无因依。
三山安可到,欲到风引归。
沧溟壮观多,心目豁暂时。
况得穷日夕,乘槎何所之。
纵步不知远,夕阳犹未回。
好花随处发,流水趁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