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诸孙岂诚痴,飞墨即是苍筠枝。
故家乔木尽黄落,此君贞节仍坚持。
向年毗陵为录判,正声早腾青玉案。
亲殁天南柩返吴,弃官急归方寸乱。
从兄负土成孤坟,天平山麓黯秋云。
哀哀泪滴坟上土,终制北谒天皇君。
一官又赴同安尉,白云黄叶秋无际。
道经武夷山下路,遏云棹歌迎鼓枻。
山中徵君峨小冠,能令幽居帝画看?
虎头诸孙岂诚痴,飞墨即是苍筠枝。
故家乔木尽黄落,此君贞节仍坚持。
向年毗陵为录判,正声早腾青玉案。
亲殁天南柩返吴,弃官急归方寸乱。
从兄负土成孤坟,天平山麓黯秋云。
哀哀泪滴坟上土,终制北谒天皇君。
一官又赴同安尉,白云黄叶秋无际。
道经武夷山下路,遏云棹歌迎鼓枻。
山中徵君峨小冠,能令幽居帝画看?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元祐所作的《送顾县尉定之》,通过对顾县尉的描绘,展现了其家族的坚韧与忠诚,以及诗人对其离别的感慨。首句“虎头诸孙岂诚痴”,以虎头比喻顾氏子孙的英勇和智慧,暗示他们并非愚钝。接下来,“飞墨即是苍筠枝”将书法艺术与竹子的坚韧相联,象征着顾县尉的才情和高尚品格。
“故家乔木尽黄落,此君贞节仍坚持”表达了对家族衰落的感叹,但赞扬了顾县尉坚守节操的精神。诗人回忆起毗陵任职时,他的公正之声早已闻名。“亲殁天南柩返吴,弃官急归方寸乱”描述了亲人去世后,他心乱如麻,急于回家的情景。
“从兄负土成孤坟,天平山麓黯秋云”描绘了送别场景,兄长为亡者筑墓,诗人内心充满哀伤。最后两句“一官又赴同安尉,白云黄叶秋无际”写出了顾县尉再次出仕,行走在秋天的道路上,武夷山下,歌声飞扬,与自然景色形成对比。
“山中徵君峨小冠,能令幽居帝画看?”以征君的形象,想象他在山中清静生活,仿佛连画中的仙人也为之驻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故人的怀念,又有对友人仕途的期待,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
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
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
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
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
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昨遇何翰林,宛如李供奉。
离披宫锦袍,错落琉璃瓮。
自言长干娇小娃,纤弯玉窄乾红靴。
袖携此物行客酒,欲客齿颊生莲花。
却谓龌龊子,但饮莫相诧。
令我身后名,令我作仆射。
不如且共此一杯,人生有情良快哉。
诸君倘过长干里,双蛾扫尽黄金堆。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君不见,魏其失势武安贵,世事人情真可嘅。
侯门冷落宾客稀,独有灌夫不相背。
将军使酒犹如故,酒酣那计丞相怒。
奋然独骂临汝侯,座上齐引去。
籍福按项不肯谢,麾骑缚夫置传舍。
东朝廷辩众不同,贵人岂比老秃翁?
势不足,灌氏族,蜚语上闻婴亦戮。
侯之得失自我耳,宁忍仲儒独先死。
君不见,前朝曾受淮南金,武安若在亦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