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径寻春春早,千点雪,已飞梅。
席地插花传酒、日西催。
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
看尽人间桃李、拂衣归。
蛮径寻春春早,千点雪,已飞梅。
席地插花传酒、日西催。
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
看尽人间桃李、拂衣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敦儒的《沙塞子·其二》,全名为《大悲·再作》。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抒发春日游玩之乐与人生无常的情感交织之作。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有生机又带忧伤的氛围。
开篇“蛮径寻春春早,千点雪,已飞梅。”用“蛮径”指代幽深的小路,表达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探索。然而,“千点雪”却给人以冷冽之感,与“春早”形成鲜明对比,而“已飞梅”则预示着春意渐浓。
中间两句“席地插花传酒、日西催。”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友人在户外赏春饮酒的情景。“席地插花”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欢愉气氛,而“传酒”和“日西催”则透露出对光阴易逝的无奈。
后两句“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中的“楚囚”典故出自《诗经》,意指囚徒之悲。这里诗人以此比喻提醒读者不要沉溺于过往的哀伤,而是要珍惜眼前的人生美好。“倾银汉,洗瑶池”则形象地表达了洗去尘俗、净化心灵的愿望。
结尾“看尽人间桃李、拂衣归。”中“看尽人间桃李”意味着诗人对世间繁华已经饱览无余,而“拂衣归”则表现出一种超脱红尘的淡然和归隐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人间美好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