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命主文衡,闻五郎身奉皇华,从兹五凤楼修,好向湘江收杞梓;
宾兴逢大比,幸六弟手攀仙桂,或者六鳌晓策,顺从沧渤驾蓬莱。
帝命主文衡,闻五郎身奉皇华,从兹五凤楼修,好向湘江收杞梓;
宾兴逢大比,幸六弟手攀仙桂,或者六鳌晓策,顺从沧渤驾蓬莱。
此联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著称,巧妙地将人物与事件融合于对联之中,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科举制度的深刻理解和美好祝愿。
上联“帝命主文衡,闻五郎身奉皇华”开篇即点明了科举制度的核心——文衡(即主考官)由皇帝任命,象征着科举公平公正。接着“从兹五凤楼修,好向湘江收杞梓”描绘了中举后的情景,五凤楼代表了科举成功,湘江收杞梓则比喻学子们如同珍稀的杞梓木,通过科举脱颖而出,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才。
下联“宾兴逢大比,幸六弟手攀仙桂”进一步阐述了科举盛况,宾兴指科举考试,大比则是大规模的选拔。六弟手攀仙桂,则是形象地表达了兄弟中举的喜悦,仙桂象征高洁和荣誉,攀桂意味着科举成功,荣耀加身。
最后“或者六鳌晓策,顺从沧渤驾蓬莱”以神话传说结尾,六鳌是传说中的神兽,沧渤代表大海,蓬莱则是神仙居住之地。此句寓意中举者如同神兽驾驭大海,乘风破浪,最终达到理想境界,象征着科举成功者将拥有远大的前程和辉煌的未来。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赞美了科举制度的公平与重要性,也寄托了对中举者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教育和人才选拔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