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有家学,妙龄殊众儿。
参乎宜语孝,鲤也早闻诗。
谩习雕虫技,终絺吐凤词。
五车书读尽,定有起家期。
之子有家学,妙龄殊众儿。
参乎宜语孝,鲤也早闻诗。
谩习雕虫技,终絺吐凤词。
五车书读尽,定有起家期。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年轻才子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家学背景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之子有家学,妙龄殊众儿",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自幼便受到良好家庭教育,与众不同的才华在年少时便已崭露头角。"参乎宜语孝,鲤也早闻诗",进一步强调了其对孝道的理解与实践,以及早年便已展现出的文学天赋。
接着,诗人以"谩习雕虫技,终絺吐凤词"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这位青年不仅熟练掌握文字技巧,更能在创作中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如同凤凰展翅,辞藻华丽而富有深意。"五车书读尽,定有起家期"则表达了对其广泛阅读和深厚学识的肯定,预示着他未来必定能有所成就,为家族带来荣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一位年轻才俊的家学渊源、道德修养、文学才华以及未来的无限潜力,充满了对后辈的期待与鼓励。
使君起自飞龙初,执政大臣有荐书。
翻然欲复贞观时,拔茅汇进登唐虞。
祇为尚书期不赴,遂令十载留公车。
一朝赋就雄三辅,分符千里拜黄图。
黄图三辅名天下,文学吏治倾西都。
岂知世事非古昔,不爱鸣瑟爱筝竽。
黄金殊锡人所羡,素丝直节谁能渝。
解绶萧然别畿甸,怜才复尔寄江湖。
畿甸江湖浑不异,民风士习元相须。
君不见汉家制礼叔孙生,鲁国两生空踌蹰。
又不见六国纷纷争帝秦,仲连谔谔秦兵趋。
世道污隆有如此,谁云禄薄官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