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真智士,能开方便津。
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
身身相暵涉,灯灯作□因。
层层身土广,重重理事渊。
俨睹微尘佛,等逢毗目仙。
海印从兹显,帝纲义由诠。
一尘说法界,一切尘亦然。
五蕴十八界,寂用体俱全。
圆光含镜像,一异不可宣。
达斯无碍境,无那法报圆。
伟哉真智士,能开方便津。
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
身身相暵涉,灯灯作□因。
层层身土广,重重理事渊。
俨睹微尘佛,等逢毗目仙。
海印从兹显,帝纲义由诠。
一尘说法界,一切尘亦然。
五蕴十八界,寂用体俱全。
圆光含镜像,一异不可宣。
达斯无碍境,无那法报圆。
这首诗《赞镜灯颂》由唐代诗人惟劲所作,通过“镜”与“灯”的比喻,深刻阐述了佛教中关于智慧、因果、平等、圆融等核心理念。
首先,“伟哉真智士,能开方便津”,赞美了真正智慧之人,能够开启通往智慧的途径,如同引领人们穿越知识的海洋。
接着,“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以一灯照亮整个世界,十面镜子映出十身形象,象征着一个真理或智慧可以影响和启迪无数人,体现了佛法中的普遍性和普渡众生的精神。
“身身相暵涉,灯灯作□因”,描述了个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如同灯与灯之间传递光明,说明了因果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层层身土广,重重理事渊”,强调了佛法的深邃和广泛,如同层层叠起的土层和深不可测的理法,需要深入探索和理解。
“俨睹微尘佛,等逢毗目仙”,表达了对小处见大、平凡中见非凡的感悟,如同在微小的尘埃中也能见到佛的身影,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
“海印从兹显,帝纲义由诠”,比喻佛法如同大海中的印记,从此显现,帝王的纲领和义理也得以阐明,强调了佛法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一尘说法界,一切尘亦然”,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佛法的载体,传递智慧和真理。
“五蕴十八界,寂用体俱全”,涉及佛教中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说明佛法涵盖了宇宙万物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佛法的全面性和包容性。
“圆光含镜像,一异不可宣”,强调了佛法的圆融和统一,如同圆光中包含的镜像,既是一也是异,难以言说其妙。
最后,“达斯无碍境,无那法报圆”,表达了达到佛法无碍境界的可能,以及法报圆满的愿景,即通过修行达到彻底觉悟,实现生命与智慧的圆满。
整体而言,《赞镜灯颂》通过“镜”与“灯”的意象,巧妙地融合了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展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普遍适用性,同时也蕴含了对智慧、因果、平等、圆融等价值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