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牡丹》。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忧虑与苦闷。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牡丹花盛开时的情景,它们不仅沿着小路和溪流生长,而且还从窗前楼下映入人们的视野。这里的“压径”、“当窗”都表现出牡丹之繁盛,似乎无处不在。
接着,“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孜孜以求、不惜代价的心情。“终销”意味着牡丹的香气弥漫至极,而“一国破”则是形象地表达了牡丹之美丽,美到足以倾国。这里虽有夸张,但正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限迷恋。
下两句“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鸾凤”即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神鸟,而“三岛”、“十洲”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描述的仙人所居之地。这两句通过将牡丹与神话仙境相联系,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超凡脱俗。
最后,“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虽美但终究不能忘怀世间忧虑的复杂情感。“萱草”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号忘忧”则意味着即使是这样微小的事情,也能让人得到暂时的慰藉和忘却烦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才华与情感深度。
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
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
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
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
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莹。
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
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
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
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
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
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