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
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于溪。
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
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
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
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跳作双溪声。
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
莫将沈谢鸿雁行,便与猗那荐清庙。
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
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于溪。
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
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
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
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跳作双溪声。
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
莫将沈谢鸿雁行,便与猗那荐清庙。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谢曹宗臣惠双溪集》。诗中通过对比东阳沈隐侯与宣城谢玄晖两人的清高境界和他们的诗句之美,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高洁人格的赞美。
“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开篇即提及两位隐逸之士,他们的名字与他们所居之地紧密相连,彰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于溪。”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强调了两位隐逸之士的诗句之清新,它们如同溪水一般清澈见底。
“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与文学传承的敬仰之情。曹夫子可能指的是曹操,这里用来代表古代的诗人,而“天借古人作诗地”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自然景观是历代文人创作的灵感之源。
“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职务所在地,将个人经历与自然美景相结合。
“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这里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溪水对心灵的洗涤作用,以及它如何激发简单而纯粹的诗句。
“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跳作双溪声。”诗人在阅读与创作之间徜徉,溪流的声响似乎就是他的诗文节奏。
“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他从自然美景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新的诗篇。
最后,“莫将沈谢鸿雁行,便与猗那荐清庙。”诗人似乎在提醒读者,不要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流俗之作相提并论,而是应该像古代隐逸那样,将自己置于清净的环境中去感受和创作。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尊崇,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和纯粹艺术追求的向往。
脩篁荫晴蔬,凉思生午簟。
剥啄惊问谁,玉雪明几砚。
故人有此子,别久欣乍见。
吾鬓能不凋,昔丱今已弁。
而翁二十年,交谊深缱绻。
居然乘风归,每念脸欲泫。
旧游均梦境,浮世一乘传。
传家见弓冶,何用悲露电。
词章亦细事,正用饱书传。
圣贤亦由人,男子当虎变。
雨晴出郭三月天,桃溪岸柳相新鲜。
蓉湖春涨无边阔,吐纳九龙空翠连。
我来棹破琉璃碧,半篙摇动青苍烟。
吴歌拍浪一声起,万橹呕轧鸣清涟。
中流荡漾意潇洒,山光云影随渔船。
飞燕蹴花掠波去,鲦鱼吹浪乘风旋。
是时人在水晶域,高歌击楫开酒筵。
五泻胜游魏皮陆,偶留鸿爪如飞仙。
此山此水只依旧,古人安往心惘然。
浮觞脱帽且为乐,撑住天地惟诗篇。
兴酣不觉夕阳逝,北塘灯火相回沿。
归桡笑指远帆外,一钩新月龙峰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