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朝廷记忆疏,未闻平子赋闲居。
穷经岂但论糟粕,乐道宁能逐腐馀。
已觉烟霞亲几杖,不教尘土污簪裾。
客来强起谈名理,寂寞茅斋尽日虚。
叹息朝廷记忆疏,未闻平子赋闲居。
穷经岂但论糟粕,乐道宁能逐腐馀。
已觉烟霞亲几杖,不教尘土污簪裾。
客来强起谈名理,寂寞茅斋尽日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傅察赠给毛彦谟的第二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朝廷记忆力减退的感慨,批评了朝廷未能重视像平子(可能是毛彦谟)这样有才学的人赋闲在家的情况。诗人强调学问不应仅限于浅陋的知识,而应追求真知,乐于探究大道,不应随波逐流。他自述已经选择亲近自然,远离尘世纷扰,过着简静的生活。尽管如此,当有客人来访时,他还是会尽力起身谈论名理,但这样的应酬使得他的寂寞茅斋整天空荡无人。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的坚守和对朋友的关怀,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徼道千庐地,宵霖八月天。
床栖吴簟竹,窗湿汉宫钱。
幕影翻层浪,檐声响细泉。
空阶何所得,并是废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