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越千里,寒暑运高奔。
报本崇王业,来朝服外藩。
霜晞辽野润,节应小阳暄。
蒸祀将颁朔,皇都吉礼存。
山川越千里,寒暑运高奔。
报本崇王业,来朝服外藩。
霜晞辽野润,节应小阳暄。
蒸祀将颁朔,皇都吉礼存。
这首诗描绘了十月朔日的景象与氛围,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和庄严的祭祀活动。首句“山川越千里,寒暑运高奔”以壮阔的山川景象开篇,跨越千里的视野中,寒暑更迭,自然界的运行显得既宏大又有序。接着,“报本崇王业,来朝服外藩”两句,从自然景观过渡到政治层面,表达了对王业的尊崇以及四方藩属的朝贡,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和国家的统一。
“霜晞辽野润,节应小阳暄”描绘了霜降之后辽阔田野的湿润景象,与小阳春的温暖相呼应,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与人文活动相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最后,“蒸祀将颁朔,皇都吉礼存”点明了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即将进行的祭祀仪式将在皇都举行,象征着对天地神灵的敬仰与对国家传统的尊重,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展现了清代宫廷在十月朔日进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场景,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国家礼仪的颂扬,是一首兼具自然景观描绘与历史人文关怀的佳作。
漠漠阴常结,垂垂势未收。
润多宜土脉,落久验溪流。
与物知无间,于花似有雠。
少年车马客,惆怅为君游。
千年支许事如新,欲作前游漫历旬。
雨带黑云障俗客,猿呼飞鸟伴幽人。
从容剧论知何日,感激佳篇慰此辰。
四海声光非凿齿,道安名重若为亲。
去去春光鸟翼过,云阴风恶更相和。
屡探花信犹全閟,拟借莺声肯暂那。
铃吏事来须缓报,相公宾退正闲哦。
九旬已是中分了,诗酒尤宜并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