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
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
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心境。
"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这几句诗人借物抒怀,通过对器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事物的记忆和反思,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真实面貌。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这里诗人通过行走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深邃。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这几句则是用音乐和舞蹈来比喻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以及对精神境界的提升。
最后,"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宁静和纯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特世界观和审美取向,是一篇高水平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