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高处欲穷游,兀坐书窗七月秋。
风雨已成贫甫叹,山云却为老韩收。
从来人事有圆缺,可是天公分去留。
正尔无聊负暄立,赤书忽落剡溪头。
初心高处欲穷游,兀坐书窗七月秋。
风雨已成贫甫叹,山云却为老韩收。
从来人事有圆缺,可是天公分去留。
正尔无聊负暄立,赤书忽落剡溪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前人取别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初心高处欲穷游"起笔,表达了对远方探索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即使在初秋的七月,兀坐于书窗,也未曾放弃。接下来的"风雨已成贫甫叹,山云却为老韩收",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暗示了诗人面对生活困顿的感慨,同时也暗指自己如老韩般淡泊名利,将山水之云视为归宿。
"从来人事有圆缺,可是天公分去留",诗人认识到人生无常,世间万物皆有盈亏,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生活的必然。最后,"正尔无聊负暄立,赤书忽落剡溪头"描绘了诗人无聊时的闲适,突然间发现一本红书飘落在剡溪,这可能是诗人的想象,也可能寓言着某种启示或机遇的降临。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敏感。
读书堂前霜月明,读书堂后霜风声。
主人读书已万卷,足踏省户还专城。
朅来掩关卧不出,左拥韦编右瑶瑟。
似闻天女亦爱静,便喜兰房长英物。
我舍应门才一儿,赵子尤作仙果迟。
白头相看辄浩叹,玉树独满君家墀。
我歌声长君且听,不特交游幸同姓。
极知玉盎有新醅,每恨金觞乃无柄。
从君泥饮不作难,景物过清天复寒。
犀钱汤饼未免俗,琵琶与筝当合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