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
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
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
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
平生与二子,嗜好用一律。
我此复助缘,语绮已多责。
何年一把茅,据坐孤崒嵂。
呵佛骂祖师,涂糊千五百。
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
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
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
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
平生与二子,嗜好用一律。
我此复助缘,语绮已多责。
何年一把茅,据坐孤崒嵂。
呵佛骂祖师,涂糊千五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净居寺中的生活和心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寺庙环境的清静与超然,"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暗示了这里天人共处,宫殿般的禅房随心所欲。然而,这位修行者年轻时离开尘世,直到老去仍未回归,"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表达了他对于出世生活的坚守。
诗人赞美了道人的智慧与禅定,"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认为其言语深藏智慧,源自内心的宁静。他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的随缘自在,"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表明修行者的心境如同浮云般无拘无束。
诗人提到自己与两位朋友有着相同的爱好,"平生与二子,嗜好用一律",这可能是指对佛法的共同追求。然而,他也自嘲自己的言辞华丽,"我此复助缘,语绮已多责",暗示自己虽然助缘佛法,但过于华丽的语言可能并不符合修行的质朴本色。
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将来能在此地建茅庐独居,"何年一把茅,据坐孤崒嵂",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而"呵佛骂祖师,涂糊千五百"则可能是对传统佛教教条的挑战,象征着对真理的深入探索,不拘泥于形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