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无尺木,反为螾蚁陵。
芳兰生匝墙,亦随萧艾零。
小人甘龊龊,安知楹与莛。
黄钟奏铿戛,反谓虫鸟鸣。
神物不可侮,侮之见精灵。
君看百丈湫,怒蛟谁能罾。
神龙无尺木,反为螾蚁陵。
芳兰生匝墙,亦随萧艾零。
小人甘龊龊,安知楹与莛。
黄钟奏铿戛,反谓虫鸟鸣。
神物不可侮,侮之见精灵。
君看百丈湫,怒蛟谁能罾。
这首诗以神龙和蝼蚁、芳兰与萧艾、黄钟与虫鸟的对比,寓言深刻。首句“神龙无尺木,反为螾蚁陵”象征着强者被弱者欺凌,暗示了社会不公。接着,“芳兰生匝墙,亦随萧艾零”描绘了高尚之物难以自保,只能与低贱之物同化,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诗人批评“小人甘龊龊”,不知大义,反而嘲笑高尚事物,如同认为黄钟之声是虫鸟鸣叫。
“神物不可侮,侮之见精灵”进一步强调尊重和敬畏的重要性,侮辱神明或贤能者将引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最后以“君看百丈湫,怒蛟谁能罾”作结,比喻强大的力量一旦被激怒,即使是蛟龙也无法捕捉,警告世人不要轻易挑衅。
整体来看,朱鹤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以及对尊重和正义的呼唤,具有鲜明的警示意义。
春风几日为催开,却趁春风委翠苔。
莫讶花王留不住,本缘真宰傥然来。
暗随蝶梦飘书榻,半逐莺声落吹台。
绿叶依依犹可爱,吟肠终日为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