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孝感县》
《孝感县》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萧索江干县,林端见客樯。

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

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

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àogǎnxiàn
sòng / zhānglěi

xiāosuǒjiāngqiānxiànlínduānjiànqiáng

shānchuāncuòchǔrénhùnjīngyáng

fēnglüèhánzhènyúnniǎoxíng

xiāngtóngjiànyuèshuíbáitóuláng

翻译
在江边的萧瑟之地,我看见了远处的船只。
山川交错,这里是吴地和楚地的交接处,人们来自荆扬各地。
风吹过寒冷的芦苇丛,傍晚的鸟儿在云雾中难以辨识行踪。
当我们都在同一轮明月下,又有谁能记得那个白发苍苍的游子呢?
注释
萧索:荒凉、冷清。
江干:江边。
客樯:停泊的客船。
错:交错。
吴楚:古代两个地区名,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荆杨:荆楚和杨州,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略:吹过。
寒芦阵:寒冷的芦苇丛。
夕鸟:傍晚的鸟。
故乡:家乡。
白头郎:形容年老的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怀念故土、思念亲人之情的画面。开篇“萧索江干县,林端见客樯”两句,以萧瑟的秋风和凄冷的江边景色,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情绪,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旅途孤独与对远方家园的思念。接着“山川错吴楚,人物混荆杨”两句,则是通过地理环境和人文交融来表达故乡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渺小感。

中间四句“风略寒芦阵,云迷夕鸟行。故乡同见月,谁记白头郎。”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哀愁。秋风中的芦苇和归巢的鸟儿,都让人感到一份萧瑟的孤独与凄凉。而“故乡同见月”一句,更是将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距离以及情感的共同性通过明亮而又遥远的月亮来加以强调。最后“谁记白头郎”则是一种无言的悲哀,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亲人和故土的深切思念与不舍。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通过生动的地貌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微妙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南楼令.余养疴歌乐山时,与尹默晨夕相共。东还以后,虽居一市,踪迹渐疏,顷得其手书,寄此为报

歌乐万松声。还家梦里听。算年来、发已星星。

又把茱萸勤远瞩,风雨候,却多晴。菊酿制颓龄。

从游愧未能。路东西、似隔千程。

幸道黄河清有日,留眼在,看升平。

(0)

减字木兰花·其二

镫前宴语。底用踌躇商去住。似猎重围。

脱臂鞲鹰疾赴之。风神凝秀。玉树庭阶谁更有。

尺布裁衣。冷暖相关要汝知。

(0)

鹧鸪天.七夕口占。时余肩背生疡,又遍体发斑,卧床甚苦

暑毒侵紧惨戟矛。天时恰与痛相谋。

萨按风雨奔腾过,蕉叶梧桐各自秋。

乌鹊散,暗萤浮。今宵无意看牵牛。

嫠蟾也避双星面,云幕千重不上钩。

(0)

玉楼春.拈山谷韵寿尹默七十

书名不减钟王手。词格曾参珠玉透。

蜀江饱看雾中花,彭泽新栽门外柳。

和平要自艰难就。伫待功成扶翠袖。

一枝并蒂石榴红,弦拨薰风同介寿。

(0)

伤情怨.和清真

青梅如豆尚小。渐一春花了。

夜夜东风,疏枝临水照。关河迢递信杳。

恨燕足、将书难到。只恐归迟,输他春去早。

(0)

太常引

宵来羁绪未全降。相伴只啼螀。灭烛暗思量。

又偏是、明蟾半窗。

随时景物,随宜歌酒,随处足徜徉。篱菊十分黄。

何必问、他乡故乡。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