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金沙地,相邀坐竹林。
僧归青嶂寂,龙卧碧潭深。
石涧流春乳,松堂落午阴。
高怀殊未已,临别更沈吟。
步入金沙地,相邀坐竹林。
僧归青嶂寂,龙卧碧潭深。
石涧流春乳,松堂落午阴。
高怀殊未已,临别更沈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少林寺时所见的宁静与祥和之景。首句“步入金沙地”以金沙地为背景,暗示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接着,“相邀坐竹林”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在竹林中休憩的情景,竹林的清幽与和谐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
“僧归青嶂寂”一句,通过僧人的归来,反衬出山中环境的寂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所在之地的清幽与远离尘嚣。而“龙卧碧潭深”则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龙比喻为隐居的高僧,形象地表达了高僧的深邃与超凡脱俗。
“石涧流春乳,松堂落午阴”两句,分别描绘了山间溪水潺潺、春意盎然的石涧,以及午后阳光透过松树洒下的阴凉,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最后,“高怀殊未已,临别更沈吟”表达了诗人虽即将告别,但心中对这次游历的感慨与留恋仍未消散,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不舍与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林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
自闻梁朝日,四依诸贤士。
宝志万回师,四仙傅大士。
显扬一代教,作时如来使。
造建僧伽蓝,信心归佛理。
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
与道殊悬远,折西补东尔。
不达无为功,损多益少利。
有声而无形,至今何处去。
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
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
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
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
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
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
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
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
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
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
往往幽人寻水见,时时仙蝶隔云来。
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
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
贝叶经前无住色,莲花会里暂留香。
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
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