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三百六十日,尘劳八万四千门。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
静中颇窥造物意,极处是为天地根。
生菜春盘一杯酒,明朝花柳又村村。
年华三百六十日,尘劳八万四千门。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
静中颇窥造物意,极处是为天地根。
生菜春盘一杯酒,明朝花柳又村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除夕之夜,诗人在茅屋中沉浸于深思。"年华三百六十日,尘劳八万四千门",开篇便以宏大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引入主题,表达了对岁月流转与世事纷扰的感慨。
接着“高眠茅屋人亦老”,诗人在朴素的茅屋中安然入睡,旁边的人也已步入暮年,透露出一份时光消逝带来的哀愁。"相对梅花灯欲昏"则是夜深了,诗人与梅花为伴,灯光昏黄,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氛围。
"静中颇窥造物意"表明在这宁静之中,诗人试图捕捉到自然万物背后的真理和意境,而"极处是为天地根"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宇宙本原和生命根源的思考。
最后两句“生菜春盘一杯酒,明朝花柳又村村”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即便是在除夕之夜,也能以简单的野菜为盘,举杯独酌,享受片刻宁静。而明日,花开柳绿,又是一番乡村景象,流露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平实而深远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宇宙、生命以及个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也不忘珍惜眼前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落星万点,一天宝焰下层霄。人间叠作仙鳌。
最爱金莲侧畔,红粉袅花梢。
更鸣鼍击鼓,喷玉吹箫。曲江画桥。记花月、可怜宵。
想见闲愁未了,宿酒才消。
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人共柳、那个无聊。
国老安荣心自闲,紫袍金带旧簪冠。
星骑箕簸扬糠秕秕,斗掌权衡表汉桓。
冬有愆阳嫌薄热,夏多沴气畏轻寒。
赖得五贤清雅出,俾人敬慕肃容看。
孤舟转岩曲,古寺出云坳。
岸迫鸟声合,水平山影交。
堂虚泉漱玉,砌静笋遗苞。
我为图名利,无因此结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