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垂垂罨御沟,春明门外不胜愁。
相思怕被青丝绾,尽日东风莫倚楼。
袅袅垂垂罨御沟,春明门外不胜愁。
相思怕被青丝绾,尽日东风莫倚楼。
这首诗以杨柳为题,描绘了春日里杨柳随风摇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明门外景色时的愁绪与相思之情。
首句“袅袅垂垂罨御沟”,生动地描绘了杨柳轻柔地垂挂于御沟之上,随风飘动的姿态,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将生机与活力带到了人间。这里的“袅袅”和“垂垂”分别形容了杨柳轻盈和下垂的状态,而“罨御沟”则暗示了杨柳生长的环境,即皇家园林或宫廷附近的水道,增添了诗的意境。
次句“春明门外不胜愁”,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春明门外,一个充满春意的地方,却让诗人感到难以承受的愁绪。这愁绪可能源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某种美好事物的追忆,也可能是一种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通过这一句,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后两句“相思怕被青丝绾,尽日东风莫倚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担心自己的相思之情会被杨柳的青丝所束缚,无法解脱。这里,“青丝”不仅指真实的杨柳之叶,更象征着无形的思念与情感的纠缠。同时,诗人也劝告自己,不要在东风吹拂的日子里独自倚靠楼台,以免更加深陷于愁绪之中。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春日特有的愁绪与相思之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赤日行高天,炎威一何赫。
嗟彼执热人,争言手可炙。
良朋有嘉招,坐我松下石。
解带当微风,高枝挂巾帻。
芳醴洽四坐,如灌甘露液。
珍瓷啜新茗,泠然生两腋。
瓜果次第陈,僧供饭香积。
高言唱妙理,尔汝杂谐剧。
此乐未曾有,一日当十日。
独嗟千岁松,十霄常百尺。
兹松乃偃蹇,宛若隰中䕵。
离披纷攫拿,枝撑转欹侧。
汝材既不恶,汝影胡不直。
岂效戚施辈,俛仰长局蹐。
我词未及终,瑟瑟对以臆。
结根非培塿,幸借净土力。
既无牛羊患,亦免斧斤戚。
我欲高亭亭,神恶恐见逼。
四面多罡风,翘材数摧折。
即充明堂用,匠石不察识。
举世好佝偻,抗直亦何益。
屈身遵时晦,且复傍阶墄。
岁寒自坚贞,可屈不可易。
抚物兴长谣,一唱三叹息。
始知全天年,伸屈各有适。
吾党多直躬,兹语共记忆。
《伏日区用孺太史招饮慈仁寺蟠松下同赋》【明·张萱】赤日行高天,炎威一何赫。嗟彼执热人,争言手可炙。良朋有嘉招,坐我松下石。解带当微风,高枝挂巾帻。芳醴洽四坐,如灌甘露液。珍瓷啜新茗,泠然生两腋。瓜果次第陈,僧供饭香积。高言唱妙理,尔汝杂谐剧。此乐未曾有,一日当十日。独嗟千岁松,十霄常百尺。兹松乃偃蹇,宛若隰中䕵。离披纷攫拿,枝撑转欹侧。汝材既不恶,汝影胡不直。岂效戚施辈,俛仰长局蹐。我词未及终,瑟瑟对以臆。结根非培塿,幸借净土力。既无牛羊患,亦免斧斤戚。我欲高亭亭,神恶恐见逼。四面多罡风,翘材数摧折。即充明堂用,匠石不察识。举世好佝偻,抗直亦何益。屈身遵时晦,且复傍阶墄。岁寒自坚贞,可屈不可易。抚物兴长谣,一唱三叹息。始知全天年,伸屈各有适。吾党多直躬,兹语共记忆。
https://shici.929r.com/shici/v1ftAd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