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石桥至塔头路》
《游石桥至塔头路》全文
宋 / 徐大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招手晴云豁,妙高峰顶头。

竹舆摇午梦,茗碗唤春愁。

俎豆罗千嶂,虚空起一沤。

危栏闲徙倚,万象入冥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shíqiáozhìtóu
sòng / shòu

zhāoshǒuqíngyúnhuōmiàogāofēngdǐngtóu

zhúyáomèngmíngwǎnhuànchūnchóu

dòuluóqiānzhàngkōngōu

wēilánxiánwànxiàngmíngsōu

注释
招手:比喻天空晴朗,像人在挥手示意。
晴云:晴朗的云彩。
豁:开阔。
妙高峰:极美的山峰。
顶头:顶部。
竹舆:竹制的小车。
摇午梦:摇动午后的梦境。
茗碗:茶碗。
唤春愁:唤起春天的忧思。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皿。
罗千嶂:排列在层层山峦之间。
虚空:虚无的空间。
起一沤:像泡沫般升起。
危栏:高高的栏杆。
闲徙倚:悠闲地倚靠。
万象:万物。
冥搜:深入思考或探索。
翻译
晴空如挥手般展开,妙高峰尖映眼前。
竹制小车摇晃午睡梦,茶碗中泡出春天的思绪。
祭祀的器具排列在千重山峦间,虚空中仿佛升起一个泡沫。
倚靠在高栏边悠闲漫步,万物景象融入深沉的思索之中。
鉴赏

这首宋诗《游石桥至塔头路》是徐大受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晴朗天气中游览石桥至塔头路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招手晴云豁”以生动的手法写出天空如被招手般展开,云层清澈,阳光明媚。接着,“妙高峰顶头”点明了诗人所处的高峻山峰之巅,给人以壮丽的视觉冲击。

“竹舆摇午梦”描绘了诗人乘坐竹制小车,在午后的宁静中陷入梦境,流露出闲适与惬意。而“茗碗唤春愁”则暗示着品茗时,诗人内心涌上淡淡的春日思绪,愁绪与美景形成微妙的对比。

“俎豆罗千嶂”运用了夸张手法,形容山峦重叠,如同祭祀用的器具排列,壮观而有序。最后一句“虚空起一沤”则借用水面上泡沫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象的虚实交融,以及诗人内心的深沉思考。

“危栏闲徙倚”写诗人倚靠在高栏杆上,悠闲地欣赏四周景色,体现出他的从容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万象入冥搜”则表达了诗人沉浸在万物之中,进行深入的思索和感悟,将自然与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游历山水间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徐大受
朝代:宋

台州天台人,字季可,号竹溪。孝宗淳熙十一年举特科。朱熹行部,知其贤,遂与定交。家甚贫,尝以葱汤麦饭款待朱熹,传为美谈。
猜你喜欢

寄国子杨巨源祭酒

日日新诗出,城中写不禁。

清高疑对竹,闲雅胜闻琴。

门户饶秋景,儿童解冷吟。

云山今作主,还借外人寻。

(0)

送朱庆馀及第后归越

劝君缓上车,乡里有吾庐。

未得同归去,空令相见疏。

山晴栖鹤起,天晓落潮初。

此庆将谁比,献亲冬集书。

(0)

春日同会卫尉崔少卿宅

诗家会诗客,池阁晓初晴。

鸟尽山中语,琴多谱外声。

映花相劝酒,入洞各题名。

疏野常如此,谁人信在城。

(0)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十九

腥膻都不食,稍稍觉神清。

夜犬因风吠,邻鸡带雨鸣。

守官常卧病,学道别称名。

小有洞中路,谁能引我行。

(0)

和前吏部韩侍郎夜泛南溪

辞得官来疾渐平,世间难有此高情。

新秋月满南溪里,引客乘船处处行。

(0)

七夕卧病

玉露三秋早,反河七夕初。

不应须卧疾,为曝腹中书。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