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逢汗漫,望外见崔嵬。
艳态非因饰,虚根岂可栽。
先崇逢垄断,后化得墙隈。
欢贺纷耕叟,欣拿乱戏孩。
空中逢汗漫,望外见崔嵬。
艳态非因饰,虚根岂可栽。
先崇逢垄断,后化得墙隈。
欢贺纷耕叟,欣拿乱戏孩。
这首诗描绘了在雪中与友人一同参观道观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之美以及人们在雪中的欢乐与和谐。
首句“空中逢汗漫,望外见崔嵬”描绘了雪后天空的广阔与远处山峰的高耸,给人一种开阔而壮丽的感觉。“汗漫”形容天空的辽阔,“崔嵬”则形容山峰的雄伟。这两句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宏大又纯净的自然景象。
接下来的“艳态非因饰,虚根岂可栽”两句,诗人转而赞美雪中的自然之美,并强调这种美并非人为装饰所成,而是自然造化之功。这里“艳态”指雪的美丽姿态,“虚根”可能是指雪覆盖下的土地,暗示自然之美不依赖于表面的装饰,而是内在本质的体现。
“先崇逢垄断,后化得墙隈”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雪景的变化与影响。这里“垄断”可能是指山岭的险峻,“墙隈”则是指角落或隐蔽之处。这两句可能是在说,雪先在高山峻岭上堆积,而后逐渐渗透到更隐蔽的地方,展现出雪的广泛覆盖力和渗透性。
最后,“欢贺纷耕叟,欣拿乱戏孩”描绘了人们在雪中活动的场景。这里“耕叟”指的是老农,“欣拿乱戏孩”则是指孩子们在雪中嬉戏。这两句通过老少皆宜的活动,表现出了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与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和对人们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
余昔漫游历天台,仙踪不见空尘埃。
始知好事传虚幻,那有仙子逐人来。
不然山中现妖物,时人误尔谈仙术。
谁家画出相思容,毋乃笔意随所适。
石桥飞跨碧峰颠,白云满地赤城出。
千年壁立生苍苔,何似人间望夫石。
林居忽不惬,理箧事行游。
名奇夙所慕,誓将八极周。
泰岱寄萍迹,河淮漾兰舟。
宇宙何寥廓,心旷乃良谋。
为乐苦不早,岁月去我遒。
岂伊向平问,婚嫁毕已否。
云鹏有奇翼,九万何悠悠。
不学夸毗子,终日怀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