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其一》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其一》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观乡知道易,南来吾亦云。

庶几结绳治,土番诚狉榛。

即吾漳泉旅,流寓忘冬春。

近者再三世,远或逮云昆。

言服化异俗,发辫犹仅存。

一朝横舍立,群岛书同文。

庙祀奉至圣,天颜拜至尊。

但祝国强盛,不必身被恩。

传食愧及我,礼质情弥敦。

四旬太卒卒,自疑游桃源。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陈宝琛所作,名为《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国家强盛的祝愿。

首句“观乡知道易”,诗人回顾自己的家乡,认为了解故乡的风俗人情并不困难。接着,“南来吾亦云”表明他曾经南下,或许是在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或迁徙经历。随后,“庶几结绳治,土番诚狉榛”两句,可能是在探讨古代的社会治理方式,提到结绳记事和土番(泛指边疆民族)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对原始社会生活的思考。

“即吾漳泉旅,流寓忘冬春”则描绘了诗人作为漳泉(福建漳州、泉州)人的身份,在外流寓时忘记了季节更替,强调了远离家乡的漂泊感。接下来,“近者再三世,远或逮云昆”通过家族世代的变迁,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流转。

“言服化异俗,发辫犹仅存”两句,可能在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与习俗,指出虽然外部环境和习惯有所变化,但某些传统特征仍然保留。紧接着,“一朝横舍立,群岛书同文”可能是指某个时期国家统一,岛屿上的文字得以统一,象征着文化的整合与统一。

“庙祀奉至圣,天颜拜至尊”表达了对圣贤的敬仰和对皇权的尊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尊师重道和忠君爱国观念。“但祝国强盛,不必身被恩”则是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衷心祝愿,同时表示个人的荣辱得失并不重要。

最后,“传食愧及我,礼质情弥敦”表明诗人对于受到款待感到惭愧,但同时也因为礼仪而更加亲近对方。这可能是在描述与他人交往时的谦逊与真诚。“四旬太卒卒,自疑游桃源”则以“游桃源”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仿佛自己置身于仙境之中,难以分辨现实与梦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祝愿。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壬寅元日

不图宴坐与澄神,只要烟岚过眼新。

算取开年得意事,衲头随著住山人。

(0)

山中逢老僧·其一

拟把苍烟付老閒,廿年形影不离山。

窗前一树盘空老,曾是天台拾子还。

(0)

龙湖师·其五

鱼书曾有约,千里若为函。

潇湘无限水,不遣到龙潭。

(0)

七夕招黄道元丘长孺陶孝若张伯寔王遗狂十弟平子饮小斋得衫字道元先以诗来率尔奉答道元永嘉人余时以仪曹改司封

掖门清露滴松杉,暮直归来口尚缄。

斜月乍临移酒盏,凉风忽起换蕉衫。

桐江我记从前路,雁宕君居第几岩。

官舍未容投辖饮,误将尘土换冰衔。

(0)

秋日苦雨和退如太史·其三

河漕西下沸如汤,骤雨那知触禁墙。

金马门前泥没象,铜驼陌上水平坊。

千家灯火然阴壑,五夜哀呼彻未央。

缚竹为箄通市口,大都风景似南方。

(0)

和退如初度与客谈仙次韵

竹树森疏翠绕身,与君连日坐花茵。

乐邦有宅憨为主,仙路无程醉是因。

正好同看双舞袖,何须高著九阳巾。

直消数幅梅花纸,便作华胥世上民。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