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未遂登临兴,官署仍依篱畔香。
浅碧丛中舒晚色,深红队里傲微霜。
花枝烂若金莲燄,诗思清同玉漏长。
吟咏更逢高季迪,客窗重与醉萸觞。
龙山未遂登临兴,官署仍依篱畔香。
浅碧丛中舒晚色,深红队里傲微霜。
花枝烂若金莲燄,诗思清同玉漏长。
吟咏更逢高季迪,客窗重与醉萸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家太史泓兄的官署中观赏菊花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联“龙山未遂登临兴,官署仍依篱畔香”以龙山典故开篇,表达了未能登临赏菊的遗憾,但转而发现官署旁的篱笆边依然飘散着菊花的香气,引出下文对菊花的细致观察和赞美。
颔联“浅碧丛中舒晚色,深红队里傲微霜”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菊花在不同色彩背景下的美丽姿态。浅碧的菊花在傍晚的余晖中展现其温柔之美,而深红的菊花则在微霜的侵袭下展现出坚韧不屈的风骨。
颈联“花枝烂若金莲焰,诗思清同玉漏长”进一步赞美菊花的色泽和诗人的灵感。将菊花比作金莲火焰,生动地展现了其耀眼的光芒;同时,诗人的思绪如同悠长的玉漏,清澈而深远,与菊花的美相得益彰。
尾联“吟咏更逢高季迪,客窗重与醉萸觞”点明了与友人共赏菊花、饮酒赋诗的情景。高季迪是古代著名的画家,此处借指友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菊花旁吟诗作画、畅饮茱萸酒的欢乐时光,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诗人的感慨,同时也融入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身作涪江未归客,更送行人出南陌。
行人磊落高皇孙,桃李賨城看朱白。
高才触事无不尔,百里莫嫌民社窄。
鲁恭卓茂意何者,岂有居官名赫赫。
不须打鸭惊鸳鸯,抵几疾书呼五百。
阿奴公退在眼底,可以弹琴把书册。
此时尚及诗筒来,谈笑千山万山隔。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齧堤,一决不及禦。
贫民无灯火,下床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