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虔之山行》
《虔之山行》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虔之山,高□虔溪日喧豗。

章江不让贡江去,二水争道谁雄魁。

飞湍直下三百尺,十八滩溜殷其雷。

怪石如鬼出水底,矗者虎牙伏者虺。

轻舟一叶触即粉,江鱼鼓腹不我哀。

虔城十万八千户,今者白骨撑成堆。

荒榛官道人迹绝,白昼遨嬉狼与豺。

有虎小于狸飞而食,虎腾蒿莱野豕怒,触人大树为之摧。

豪猪激矢矢飞射,黄沙漠漠天倒埋。

岭头行子望岭哭,招䰟涉江归去来。

逆毛九尾啼我侧,行人听之色死灰。

虔之山,自崔嵬。

山北高台止孤树,长号为我山崩颓。

高台虽崩台中石骨不得朽,应见西生日月江东回。

(0)
鉴赏

这首诗《虔之山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虔州(今江西赣州)山川的壮丽与险峻,以及山中所见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悲凉。

诗开篇以虔州山的巍峨和虔溪的喧嚣起笔,引出章江与贡江的竞流,展现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山间瀑布的壮观景象——“飞湍直下三百尺”,水流冲击石滩发出的轰鸣声犹如雷鸣,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

随后,诗人转向对山中奇石的描写,将它们比作鬼魅、虎牙、蛇虺,形象地展示了山石的形态各异和险峻。轻舟在这样的环境中航行,仿佛随时会化为齑粉,而江中的鱼儿似乎也对人类的苦难无动于衷。

诗的下半部分转向对虔州城的描绘,通过“十万八千户”与“白骨撑成堆”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荒芜的道路、白昼的荒凉以及野生动物的肆虐,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其中,虎、豪猪等动物的出现,不仅增添了恐怖的气氛,也暗示了社会秩序的崩溃。

最后,诗人以岭头行人的悲泣和对未来的绝望,以及对自然界的奇异现象的描述,如九尾逆毛的怪异叫声,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悲凉氛围。同时,诗人借山台虽崩而石骨不朽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永恒性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文人忧国忧民情感的体现。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答于鳞·其一

向来怜影意,岂谓欲腾骧。

吾党无中驷,君才老太行。

别筵人又改,借箸策谁长。

莫作悬车问,浮沉总不妨。

(0)

初夏游张氏山亭·其二

丛林鸟雀傲,委巷渔樵通。

回看一卷石,坐失千华嵩。

藤萝行秋色,桧柏宿天风。

投足岂在广,会心浩无穷。

(0)

哭梁公实·其六

脩文应不薄,汝厌世途游。

白马巨卿在,青萍季子酬。

人间总长夜,岭表忽先秋。

任识忘情语,纵横泪未收。

(0)

简茂秦

旷荡长安陌,飘然一老翁。

壮怀千古在,衰态众人同。

衣食心难尽,干戈计未工。

回车竟何适,勿哭世途穷。

(0)

除夕·其一

忆昨江城暮,椒花耐晏眠。

异乡春较缓,佳节意翻怜。

馀食趋童稚,深杯拨岁年。

坐来残漏紧,骑马问朝天。

(0)

参省吴君挂冠之后以时难膺檄募兵耀武虎丘·其二

自尔龙韬偃,谁当羽扇麾。

据鞍还草檄,横槊更谈诗。

禄食群公擅,戎衣野客疑。

功成不问赏,应向鲁连知。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