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
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
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
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
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
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
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
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与生活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地的荒凉与艰险,以及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面临的困难。
“黄茅惨惨天欲雨”,设定了一个阴霾欲雨的天气,黄色的茅草显得萧瑟而且凄凉,这种景象已经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一种沉重和紧张的情绪。
“老乌查查路幽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老乌鸦的叫声似乎在提醒着某种不详,而道路的幽深与障碍加剧了旅途的艰难和危险感。
接着,“田家止予且勿行”,诗人受到了当地农家的劝阻,不要继续前行,这里的“且勿行”表达了一种关切之情,生怕旅者陷入更大的困境。
而“前有南山白额虎”则直接点出了危险的具体形象——一只白额大虎,它的出现不仅威胁到了诗人,而且也让整个环境显得更加凶险。
接下来的几句,“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描述了一种更为紧张的场景,一只奇特的野兽“彪”和它的两个强健有力的幼崽,以及因为它们而导致的严重后果——邻居因采樵未归,留下了寻找遗体却无处可寻的惨状。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更透露出了对生命安全的担忧和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则是诗人内心的直接流露,他因为即将来临的夜晚、紧闭的大门以及四周的危险而感到毛骨悚然,心中充满了悲凉与忧虑,同时也在提醒着远方来的旅者——行路之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这里的场景转换到一个急促的敲门声和求取火种的情形,这不仅展示了当地人的生存状况,更凸显了季节的严酷。
“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受到邀请也感到不安,不敢久留,而那个催讨债务的人物形象则让整个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最后,“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诗人发出感慨,提到了历史上的李广,他的英勇和悲剧命运,以及“负子渡河”的画面,都在强调时间的流逝、英雄的无常以及个人生命与大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他们对于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深切体悟。
丘壑闲情,松菊旧游,未许相关。
笑寻梅蜡屐,云埋一两,藏书茅屋,苔老三间。
蕙帐夜空,碧峰朝瞑,争奈愁他鹤与猿。
无人管,有洞门寂寂,流水潺潺。鸣驺催赴朝班。
尽京国、缁尘上鬓鬟。
任碎叶惊风,一番秋早,落花满地,几度春阑。
蚁穴无凭,山灵有待,回首林间倦羽还。
君知否,算神仙总在,未老身闲。
短杖东皋,浊醪西舍,吾生乐在田园。
良苗秀雨,生意蔼晴川。
长日柴扃不搜,浓阴散、柳外榆前。
山林好,意行无阻,琴在也无弦。
为生消几许,区区五斗,未当三餐。
算折腰非易,解印非难。
落落长松共晚,尘埃事、有梦谁关。
无心处,闲云自出,孤鸟自飞还。
片帆日落孤云细。野岸扁舟同系。
岱色云迷峰影翠。
断垣荒藓,古祠深树,极目烟波际。
沧州沽酒依稀记。曾几日都成往事。
草屋斜扉灯火蔽。
青帘高捲,玉绳低度,难博村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