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
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
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
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
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
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
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这首明代朱谏所作的《题珍溪朱南凤书院》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山水书院景象。诗中以雁荡诸峰、芙蓉水、珍溪、琼枝玉树、白石清泉、杏川、草阁、以及春日里的牛羊饮水、黄莺啼鸣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宛如仙境的氛围。
首联“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开篇即以雁荡山的壮观景象和芙蓉水的流动,引出珍溪这一地点,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意境。接着,“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两句,通过“琼枝玉树”、“白石清泉”的描绘,不仅凸显了书院环境的清幽雅致,也暗喻了知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象征着学习环境的高洁与纯净。
“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则进一步展现了书院周边四季变换中的生机与和谐。雨后的杏川,牛羊在溪边饮水,春深时节,草阁中传来黄莺的啼鸣,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增添了诗的韵律美,也寓意着书院内学子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求知、成长的过程。
最后,“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一句,诗人以“神仙地”和“桃源”这两个富有诗意的比喻,表达了对书院环境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暗示了这里是一个理想的求学之地,无需再寻找其他避世的桃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书院环境的赞美,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态度。
白霫赵子诗句好,三年不见心懆懆。
清晨小卷到我前,万里江天净如扫。
扬州城高云气秋,八公骑鹤时下游。
焦山丹井夜光歇,钟声晓入江南洲。
埋轮人去英雄泣,至今忠愤春潮急。
枉渚维舟竟日横,行人唤渡移时立。
丝丝垂柳郁金黄,渺渺流辉组练长。
残阳欲没明月出,神山二点青螺光。
港口归帆如鸟翥,雪暗江村不知处。
浦寒蓑白一渔归,沙净江清群雁聚。
金山山前扬子津,舟中来往逐风尘。
江灵绝景閟之久,持似潇洒江居人。
草堂无赀发欲白,我与赵子俱为客。
起来书罢十景图,目送飞沤下江碧。
振振者鹭,在渚之薮。我仪图之,其丽维九。
顾盼和鸣,八跱一飞。昂首跂足,觊其具依。
彼飞而旋,亦念群处。清风载飏,濯濯其羽。
乃㒽渚曲,维石巉㟽。上延松梅,下翳丛筱。
爰得其所,游咏一方。或群而飞,盖未可量。
嘉尔君子,洁白无二。可仪于朝,亦簉于位。
嗟嗟百鸷,不如一鹗。式咏振振,以继舞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