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先生眉发光,已分甜雪饮红浆。
衣巾半染烟霞气,语笑兼和药草香。
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白石先生眉发光,已分甜雪饮红浆。
衣巾半染烟霞气,语笑兼和药草香。
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白石先生的高僧,眉毛和头发如同雪一般纯洁,他已经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境界,可以品尝到生命中的甘美。衣巾上半染着山林间的烟霞气息,他的话语中带有草药的清香。茅洞玉声可能是指某种清泉或乐音,流淌在昏暗的水中,而衡山的碧绿色彩映照在朝阳之下。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表现了对朋友远行至衡州时的送别之情。最后两句“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历史悠久的城市和壮丽宫阙的感慨,以及在夜晚寒冷中凝结的露水,这些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丹青明灭,霜著谁家树。满眼风光向谁许。
送寒鸦万点,流水孤村,归来晚,月影三人夜舞。
金英秋已老,蜡缀寒葩,空里时闻暗香度。
任一枝瓶小,数点钗寒,佳人笑,饮尽床头玉露。
看纱窗、红日上三竿,把蝶影捎空,在花深处。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
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
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
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
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