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水三千仞,奔流落大川。
片帆危欲堕,群缆急争先。
石险时栖鹘,峰高欲跕鸢。
兹游信奇绝,点笔漫成篇。
悬水三千仞,奔流落大川。
片帆危欲堕,群缆急争先。
石险时栖鹘,峰高欲跕鸢。
兹游信奇绝,点笔漫成篇。
这首诗描绘了严滩至新安江途中壮丽的自然景观,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水流、山石、飞鸟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动态与静态交织的画面。
首句“悬水三千仞”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三千仞(古代长度单位)强调了瀑布的高度之惊人。接着,“奔流落大川”则描绘了水流湍急,最终汇入广阔江河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力量与自由的结合。
“片帆危欲堕,群缆急争先”两句将视角转向船只,通过“危欲堕”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船只在湍急水流中的危险状态,而“群缆急争先”则展示了船工们紧张忙碌、奋力控制船只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与和谐共存。
“石险时栖鹘,峰高欲跕鸢”则转向对山石和飞鸟的描写,通过“栖鹘”(鹘,猛禽的一种)和“欲跕鸢”(鸢,鹰类的一种),描绘了山石险峻、飞鸟翱翔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最后,“兹游信奇绝,点笔漫成篇”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深刻印象和感慨,认为这次经历是无比奇特且令人难忘的,虽然只是简单地记录下来,却足以表达出内心的激动与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敬畏之情。
昨来时节。记花倚晴阑,牵衣话别。
生怕重逢,未必有花堪折。
如今小楼仍上,果隔林、尽情飘瞥。
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正春阴暗把碧空黦。
似愁睹粉娥,临去凄咽。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
日斜游踪欲散,倩春衫、蘸些香雪。
图得盈盈归晚,有惜花人说。
越国燕莺地,春日绮罗年。
张星本连天上,朱户隐㛹娟。
谁料罗窗绣阁,吹到零风冷雾,飘散亦前缘。
旧日画眉事,追纪那能全。织锦曲,缄情泪,寄谁边。
漳河独火小店,彻夜雨绵绵。
请看古来青史,何限伤心红粉,唱煞隔江船。
且尽一杯酒,莫拨四条弦。
水面弦生,郭索响、谁能遣此。
问白傅、浔阳江上,可曾如是。
天外雨随帆共落,洲边雁与船同寄。
人奴之、笞骂此生无,应足矣。河蟹贱,肥而旨。
秋山暮,红兼紫。但酒酣以后,呼牛亦唯。
铸铁竟成千古错,读书翻受群儿耻。
笑道旁、石马亦何为,风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