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作僧语,自然得好诗。
才华本天授,刊落亦何为。
独爱借公集,雅多儒者词。
心清气雄杰,世外想英姿。
能不作僧语,自然得好诗。
才华本天授,刊落亦何为。
独爱借公集,雅多儒者词。
心清气雄杰,世外想英姿。
这首清代杨炳春的《读借公完玉堂诗稿》表达了诗人对诗才的赞赏和对作者独特风格的欣赏。首句“能不作僧语”暗示了诗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超越世俗的语言表达,具有出尘之感。接着,“自然得好诗”肯定了诗稿本身的高水准,认为其源于作者的天赋。
“才华本天授”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才情是与生俱来的,而“刊落亦何为”则表达了对于才华被磨砺、删减的看法,认为即使有所删减,也掩盖不了其内在的光芒。
“独爱借公集,雅多儒者词”表达了诗人特别喜欢诗集中那些儒雅的诗句,显示出作者在文学修养上的深厚底蕴。最后两句“心清气雄杰,世外想英姿”描绘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和气概非凡,想象中作者仿佛有着超凡脱俗的风采。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诗稿作者诗才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
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
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涣汗天中发,伶俜海外旋。
长沙遇太守,问旧几人全。
国宝亡双杰,天才丧两贤。
大名齐弱岁,高德并中年。
礼乐羊叔子,文章王仲宣。
相看尚玄鬓,相次入黄泉。
流放蛮陬阔,乡关帝里偏。
亲朋云雾拥,生死岁时传。
崔昔挥宸翰,苏尝济巨川。
绛衣陪下列,黄閤谬差肩。
及此俱冥昧,云谁叙播迁。
隼舆怀旧辙,鳣馆想虚筵。
家爱方休杵,皇慈更撤县。
铭旌西蜀路,骑吹北邙田。
陇树应秋矣,江帆故杳然。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涕泗湘潭水,凄凉衡峤烟。
古来修短分,神理竟难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