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夕》
《秋夕》全文
唐 / 邵谒   形式: 古风

万里凭梦归,骨肉皆在眼。

觉来益惆怅,不信长安远。

人人但为农,我独常逢旱。

恶命如漏卮,滴滴添不满。

天末雁来时,一叫一肠断。

(0)
注释
万里:形容极远的距离。
梦:梦境。
骨肉:亲人。
皆:都。
眼:眼前。
觉来:醒来后。
惆怅:失落、伤感。
不信:难以相信。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代指远方。
但:只。
农:农夫。
独:唯独。
旱:干旱。
恶命:不幸的命运。
漏卮:漏水的壶。
添不满:无法填满。
天末:天边。
雁:大雁。
肠断:心痛欲碎。
翻译
我依靠梦境飞越万里归乡,亲人身影都历历在目。
醒来后更加感到失落和惆怅,难以置信长安路途遥远。
每个人都过着农耕生活,唯独我常常遭遇干旱之苦。
命运恶劣如同漏水的壶,每滴水都难以填满。
当天空边大雁南飞,每一声鸣叫都让我心碎断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开篇“万里凭梦归,骨肉皆在眼”表现了诗人通过梦境与远方亲人的相见,表达了浓郁的情感和强烈的乡愁。“觉来益惆怅,不信长安远”则是醒后对现实与梦境的反差感到更加悲痛,对遥远的家乡无法触及的无奈。

接下来的“人人但为农,我独常逢旱”展示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困顿,大家都过着平凡的农耕生活,而自己却时常遭遇干旱之灾。接着,“恶命如漏卮,滴滴添不满”则用水滴穿石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不满和无奈感。

最后,“天末雁来时,一叫一肠断”通过大雁南飞之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每一次听到雁鸣,都如刀割般切肤透心地痛苦。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乡愁和对现实不满的情绪,是一篇表达个人悲凉遭遇与内心世界的杰作。

作者介绍
邵谒

邵谒
朝代:唐   籍贯:广东韶州翁源   生辰: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

邵谒 唐(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广东韶州翁源人。 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猜你喜欢

豫章吊徐孺子

孺子高风著此亭,淡云衰草四边生。

满轮不解先生意,絮酒聊将国士情。

丞相荒碑秋雨下,少陵烟艇渡头横。

徘徊顾景伤心处,缺月高飞丽太清。

(0)

和唐人贾至早朝

绛帻鸡鸣三殿晓,景阳钟动九天开。

南山日飏金杯暖,北阙云扶玉辇来。

近侍衣冠同拜舞,遥闻仙乐暂徘徊。

明良已际唐虞盛,欲效赓歌愧不才。

(0)

同冯大尹醉归

散饮城西缓缓归,玉山颓压斗牛低。

满天星月乱人影,一路弦歌送马蹄。

长笑唤醒尘世梦,朗吟惊起夜乌啼。

千门万户都无闭,半捲湘帘醉眼迷。

(0)

江门晓起别呈白沙先生

多少红尘梦未醒,晨鸡频唤一声声。

窗开东阁天将晓,帘捲西廊月尚明。

酒味更浇书味醉,诗心同洽道心生。

阳春不尽鸢鱼妙,谁领孤山款客情。

(0)

清明庆州作

二月清明二十三,故山遥在海天南。

新坟纸挂松梢冷,旧冢烟凝草色酣。

天地何年生白骨,江湖有泪落青衫。

衷情几许凭谁遣,漫扫鸾笺笔下谈。

(0)

南京送东墅兄二首·其二

坐久灯花落,谯楼鼓屡更。

纵寻风雨约,未尽弟兄情。

归路明朝近,乡愁此夜生。

叮咛过彭泽,断雁不须听。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