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风景又将秋,想象西周已古丘。
万里乡关惊旅梦,百年身世叹幽囚。
披怀有虑成虚迹,触眼无穷是隐忧。
解得古人行迈意,知吾于此更何求。
天涯风景又将秋,想象西周已古丘。
万里乡关惊旅梦,百年身世叹幽囚。
披怀有虑成虚迹,触眼无穷是隐忧。
解得古人行迈意,知吾于此更何求。
这首诗《有感》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故乡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联“天涯风景又将秋,想象西周已古丘。”开篇即以秋景为引,点明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更迭,同时借古喻今,将遥远的历史与眼前的景象相联系,引发对过往与现实的思考。西周古丘的想象,既是对历史的遥想,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颔联“万里乡关惊旅梦,百年身世叹幽囚。”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身处异乡,万里之遥的故乡成为梦中的寄托,而现实中的自己却如同囚禁一般,无法自由地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心灵状态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哀叹。
颈联“披怀有虑成虚迹,触眼无穷是隐忧。”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面对忧虑与困扰,他试图倾诉与排解,但这些思绪最终不过是空洞的痕迹,无法真正得到释放。而周围的一切,无论是自然景色还是日常生活,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内心的隐忧,这种忧愁似乎无穷无尽,难以摆脱。
尾联“解得古人行迈意,知吾于此更何求。”诗人通过对古人行迹的理解,找到了某种共鸣与慰藉。他意识到,古人也曾有过相似的困惑与追求,这种理解让他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脱。最后,诗人自问,在这样的理解与共鸣中,自己还有什么更深的追求?或许他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在理解和共鸣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释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故乡与历史的深切感悟,以及在面对困境时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