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若烘曦赪且浮,峰高自合有霞留。
由来名象公天下,何必拘墟说润州。
蔚若烘曦赪且浮,峰高自合有霞留。
由来名象公天下,何必拘墟说润州。
这首诗描绘了栖霞岭的壮丽景色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岭在阳光照耀下的瑰丽景象。首句“蔚若烘曦赪且浮”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岭比作初升的红日,色彩斑斓,生动地描绘出山岭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鲜艳色彩。接着,“峰高自合有霞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高度,以及由此带来的独特景观——云霞停留于其上,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后两句“由来名象公天下,何必拘墟说润州”,则转而探讨了名胜之美的普遍性与地域性的关系。诗人认为,名胜之美是普世共赏的,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或名称,如“润州”(此处指栖霞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超越地域界限的赞美和对名胜之美的普遍认同。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议论,既赞美了栖霞岭的自然风光,又反思了名胜之美的本质与评价标准,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寻芳何必罗浮村,芳林自足留芳魂。
主人爱花更爱客,折柬投辖无晨昏。
青衣不入终南径,玉骨岂贮华林园。
万紫千红已销歇,孤芳谁与相寒温。
天香国色迥独立,趋炎笑彼迎朝暾。
师雄一梦不复返,孤山处士时到门。
广平相公有佳赋,夭桃秾李噤无言。
东皇着意勿轻掷,西园日日能移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