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秋光,秋在梧桐上。
昨宵白露下,一叶飘丹状。
今宵风雨声,叶叶堪惆怅。
晓起视庭除,丹铺藉霜降。
呼童扫秋风,爱惜诗景象。
且留秋光在,供我闲酬唱。
何处寻秋光,秋在梧桐上。
昨宵白露下,一叶飘丹状。
今宵风雨声,叶叶堪惆怅。
晓起视庭除,丹铺藉霜降。
呼童扫秋风,爱惜诗景象。
且留秋光在,供我闲酬唱。
这首《秋兴》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色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特情感。
首句“何处寻秋光,秋在梧桐上”,以设问开篇,引人思考何处能觅得秋的踪迹,随后点明答案在于梧桐之上,巧妙地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秋天的代表物——梧桐。梧桐叶在秋风中逐渐变色,成为秋天特有的风景线。
“昨宵白露下,一叶飘丹状”一句,通过“白露”这一秋日特有的自然现象,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一夜之间,梧桐叶从绿转黄,甚至有些已呈现出深红色,如同丹砂一般,生动地描绘了秋叶的色彩变化。
“今宵风雨声,叶叶堪惆怅”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风雨之声,不仅带来了凉意,也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每一片飘落的叶子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晓起视庭除,丹铺藉霜降”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站在庭院中,观察着霜降后的梧桐叶,红叶如丹,铺满了地面,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霜降不仅增添了景色的美感,也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凄清与静谧。
“呼童扫秋风,爱惜诗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待自然美景的态度。他让仆人清扫落叶,不是为了清除,而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和记录这份美丽。这种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最后,“且留秋光在,供我闲酬唱”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秋日的美好留存于心,以便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随时回味和吟唱。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综上所述,《秋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日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艺术化追求的向往。
昆吾莫邪轻毛锥,平生故人皆引去。
剡溪之皙绛邑黔,独与石君作一处。
中书间起免冠谢,辄被溺冠仍嫚骂。
见几自愧后穆生,正恐髡舂不与赦。
有时怒发竖相如,熟视蒙恬挽其须。
泓尤沦弃敢自爱,老龟支床息犹在。
荆山风雨朝暮号,璞在吾怀足何罪。
恨不雪耻酬诸姬,背水一战汉为池。
楮生不改旧边幅,三褫何但高阁束。
客卿骑项百折磨,犹恐玄能赤吾族。
此时不平义重生,阳城裂麻欲死争。
平生国士立桥下,誓死守此漆身哑。
大雷山下鄞江口,石湿落星海涵斗。
莓苔琐窗居鬼神,散发天衣夜行酒。
百年绮语堕凡尘,刘公不还谢公走。
祇今零落三秋霜,犹说先朝人物薮。
道逢袁家美年少,欲挽吴潮归两袖。
自言学出戴君门,又说舒君忘年友。
舒君白头爪尘垢,戴君业成衣露肘。
君来何处觅知音,吊古凄凉无老叟。
出门择语归计餐,顾忌惭皇无不有。
不如归食空江槎,初生淡菜如珠母。
风帆送客来夷洲,白帢青衫谈不朽。
君不见君今宿寺多鄞僧,耆旧能言几人在。
隔墙食柏秋麝过,废石坡陁旧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