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过江南问故家,孤根生梦半槎牙。
到无香去飘成雪,未有叶来开尽花。
春过江南问故家,孤根生梦半槎牙。
到无香去飘成雪,未有叶来开尽花。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江南春天的独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从含苞待放到盛开的过程,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春过江南问故家”,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天以生命,仿佛春天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轻轻走过,询问着旧日的家园。这既是对春天到来的生动描绘,也暗示了梅花生长的地方,是江南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次句“孤根生梦半槎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树根部的形态,仿佛在梦境中生长,枝干交错,展现出一种坚韧而独特的生命力。这里的“半槎牙”不仅指枝干的错综复杂,也暗含着梅花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寓意。
接着,“到无香去飘成雪”,描述了梅花在未开花时的状态,虽然没有香气,却能在风中飘落,如同雪花般轻盈。这里将梅花与雪花相比较,不仅突出了梅花的纯洁与美丽,也暗示了它在春寒料峭中的坚强。
最后,“未有叶来开尽花”,则描绘了梅花盛开的场景。在没有叶子的衬托下,梅花独自绽放,展现出一种不依赖外界条件的独立之美。这句话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钦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梅花在春天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十年走南北,委迹甘蠢蠢。
旧学已茫然,疏慵长自哂。
岂知江汉旁,名士有标准。
高名久倾属,王事得亲近。
可是臭味同,一笑脱畦畛。
华堂照犀玉,觉我蜗舍窘。
风流跂前辈,要当摅妙蕴。
胡为饭藜藿,默坐师粲忍。
微生縻簿领,与俗益矛盾。
蹉跎谷口志,惭愧鹿门隐。
百念已灰冷,积习扫未尽。
绪馀君勿靳,迷途须汲引。
扬雄无儋石,而有宅一区。
陶令官可弃,未免爱吾庐。
古来贤达士,忘世未忘躯。
岂知美恶间,共尽同籧篨。
平生李居士,挈携四壁无。
常有好颜色,直缘身世疏。
前年家城东,一椽为有馀。
今年家城西,隐几犹昔吾。
此生正如此,梦觉两徐徐。
曾何置欣戚,舍旧新是图。
吾侪真小人,问讯填里闾。
聊为盘溪喜,德邻良不孤。
益知水竹深,中有山泽癯。
虽非三宿桑,且学壶公壶。
大悲智光本无碍,于一切处常发现。
岂特夜半瓦砾间,始复烂然上霄汉。
此邦众生共胜业,时节成熟故如是。
譬如日月行虚空,水无秽洁皆照临。
灰沙若沉波自寒,圜影于中迥殊特。
稽首妙智光世音,是娑婆界真教体。
应机而现为说法,信心起处说法竟。
我今见境得成就,亦同音闻获圆通。
六根迟速虽不齐,要是一精明所现。
我知暗相不能昏,与彼心精遗闻处。
众尘隔越妄分别,常真实中无是事。
死生之变尚不改,岂有根尘乃能蔽。
愿令持此妙法门,于此刹土为佛事。
一切声色热恼中,与众生作清凉处。
皈命救世大悲者,愿赐威光加被我。
令我获无作妙力,令我亦名无所畏。
令我具无碍辩才,令我入一切种智。
我及一切诸有情,皆如观音得自在。
《潭州东明石观音赞》【宋·释德洪】大悲智光本无碍,于一切处常发现。岂特夜半瓦砾间,始复烂然上霄汉。此邦众生共胜业,时节成熟故如是。譬如日月行虚空,水无秽洁皆照临。灰沙若沉波自寒,圜影于中迥殊特。稽首妙智光世音,是娑婆界真教体。应机而现为说法,信心起处说法竟。我今见境得成就,亦同音闻获圆通。六根迟速虽不齐,要是一精明所现。我知暗相不能昏,与彼心精遗闻处。众尘隔越妄分别,常真实中无是事。死生之变尚不改,岂有根尘乃能蔽。愿令持此妙法门,于此刹土为佛事。一切声色热恼中,与众生作清凉处。皈命救世大悲者,愿赐威光加被我。令我获无作妙力,令我亦名无所畏。令我具无碍辩才,令我入一切种智。我及一切诸有情,皆如观音得自在。
https://shici.929r.com/shici/hiCqlp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