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其二》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其二》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旧时刘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

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

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

(0)
注释
刘子政:历史人物,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憔悴:形容人面容瘦弱、精神疲惫。
邺王城:古代地名,可能象征诗人的故乡或失意之地。
头白:形容人头发花白,暗示年老。
见书犹眼明:即使年纪大了,对读书仍充满热情。
平原秋树色:秋天的景色,可能象征着凄凉或思乡之情。
沙麓暮钟声:傍晚的钟声,增添了一种孤独和怀旧的氛围。
归雁:象征远方和归乡,也可能代表信使。
无因:没有机会或理由。
寄此情:寄托这份情感。
翻译
昔日的刘子政,在邺王城中面容憔悴。
握笔的手已经斑白,但见到书卷眼神依然明亮。
平原上秋意渐浓,傍晚的钟声在沙麓回荡。
南飞的大雁已全部归去,我无法借此传达我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其二)》。诗中,黄庭坚以刘子政(刘禹锡)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刘景文登台怀旧的感慨。"憔悴邺王城"描绘了刘子政在邺地的落魄形象,暗示了友人境遇的艰辛。"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则赞美了刘景文虽年事已高,但对学问的热爱和对文字的敏锐,显示出他的坚韧和执着。

接下来,诗人通过"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寓言了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最后两句"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表达了诗人无法直接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只能借归雁寄托,显得深沉而含蓄。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联想和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秋日村居·其六

高斋清自掩,遥夕病相看。

片月花间净,明河树杪乾。

流萤含火著,宿鹭抱霜寒。

何限同袍意,江湖坐渺漫。

(0)

秋日村居·其三

秋意长西北,苕荛望里分。

青含仙署雨,白动帝乡云。

屈宋终难达,巢由故不群。

江湖三十载,摇落好谁闻。

(0)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其一

城头片雨悬,客醉㟙湖边。

酒奈榴花妒,人堪桂树怜。

五丝还令节,双鬓抵流年。

莫蹋王孙草,淮南赋已传。

(0)

黄河

复就三秦役,还为四牡歌。

北风扬片席,大雪渡黄河。

才岂诸郎少,名非一郡多。

儒官明主意,吾道好蹉跎。

(0)

寄元美·其四

何悟淹为郡,风尘日以难。

宦情疏自解,人事拙相看。

高枕西山色,清斋大麓寒。

期君秋月满,从此挂吾冠。

(0)

寄元美·其二

若问除书意,君何异积薪。

姓名常借客,踪迹竟疑人。

为郡空高第,当朝各要津。

拂衣吾所欲,不是避风尘。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