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年深半裂开,峄阳道士独怜才。
细磨蛇腹秋风起,轻凿龙池夜雨来。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
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
桐梓年深半裂开,峄阳道士独怜才。
细磨蛇腹秋风起,轻凿龙池夜雨来。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
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
这首元代诗人员怡然的《借琴》诗,以“桐梓年深半裂开”开篇,描绘了一幅古琴历经岁月沧桑的画面,桐木的年轮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而琴身的裂开则暗示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沉淀。接着,“峄阳道士独怜才”,诗人通过一位隐居的道士对古琴的独特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古琴作为艺术载体的情感价值。
“细磨蛇腹秋风起,轻凿龙池夜雨来。”这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形象地描述了制琴师在秋风中细致打磨琴身,如同蛇腹般细腻;而在夜晚的雨声中轻轻凿刻,仿佛龙池的波纹。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制琴工艺的精湛,也赋予了古琴以生命和灵魂。
“此日铭边重注字,当年爨下欲成灰。”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古琴从制作到保存的不易,以及它在岁月长河中的珍贵与脆弱。铭文的重新书写,意味着对古琴价值的再次确认;而爨下的火光,象征着古琴曾经经历的燃烧与重生,寓意其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何时试鼓阳春曲,预拂空山小石台。”诗人以期待之语,想象着未来某日,当古琴再次响起那温暖如春的旋律时,希望有人能够拂去空山中的小石台上的尘埃,为这美妙的音乐创造一个静谧的聆听环境。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艺术传承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艺术与传承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圣人御世具,黜陟用明幽。
恒持万里见,若与一室谋。
滇池徼西南,疆理亦中州。
皇明所照烛,犷强悉恬柔。
缅怀国利器,爵禄乃戈矛。
稍乖铨鉴宗,将贻茧丝忧。
况提天官书,往即外府筹。
考择命词臣,得无慎其由。
翰林文夫子,见谓能言流。
受词别知友,大斗釂不酬。
襆被辞夜直,出门戒晨驺。
选林古所难,此事若冥搜。
岂无甲乙簿,珠砾同一收。
施施处士议,劳劳城者讴。
太史制褒贬,在子用春秋。
将令周道正,皇恤楚人咻。
循吏果再见,斯民庶其瘳。
得结数十辈,参错置边陬。
上以昭王度,下以振儒猷。
吾徒分阸远,被服在林丘。
《文子方寓直翰林数日即以使往云南典选诗用识别》【元·柳贯】圣人御世具,黜陟用明幽。恒持万里见,若与一室谋。滇池徼西南,疆理亦中州。皇明所照烛,犷强悉恬柔。缅怀国利器,爵禄乃戈矛。稍乖铨鉴宗,将贻茧丝忧。况提天官书,往即外府筹。考择命词臣,得无慎其由。翰林文夫子,见谓能言流。受词别知友,大斗釂不酬。襆被辞夜直,出门戒晨驺。选林古所难,此事若冥搜。岂无甲乙簿,珠砾同一收。施施处士议,劳劳城者讴。太史制褒贬,在子用春秋。将令周道正,皇恤楚人咻。循吏果再见,斯民庶其瘳。得结数十辈,参错置边陬。上以昭王度,下以振儒猷。吾徒分阸远,被服在林丘。
https://shici.929r.com/shici/a32656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