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共欢娱地,今来倍怆然。
隙驹惊电后,行雁断霜前。
易悴同朝槿,难回似夜川。
愧非摩诘弟,含涕辑遗篇。
昔共欢娱地,今来倍怆然。
隙驹惊电后,行雁断霜前。
易悴同朝槿,难回似夜川。
愧非摩诘弟,含涕辑遗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哭兄诗四首》中的第四首,表达的是对亡兄深切的哀悼与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首句“昔共欢娱地”,回忆往昔与兄长共享欢乐的时光,充满了温馨与幸福。然而,“今来倍怆然”一句转折,表达了今日面对兄长离世的悲痛心情,对比强烈,情感深沉。
“隙驹惊电后,行雁断霜前”两句,以“隙驹”(指马蹄声)比喻时间的飞逝,如同闪电一般迅速;“行雁断霜前”则描绘了大雁在霜降之前南迁的情景,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易悴同朝槿,难回似夜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主题。将自己比作容易凋谢的朝槿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将时间比作难以回头的夜川,强调了时间流逝的不可逆性。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生命与时间的矛盾,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
最后,“愧非摩诘弟,含涕辑遗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成为像王维(字摩诘)那样的伟大诗人,只能通过诗歌来纪念兄长的遗憾与自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通过创作来寄托哀思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兄长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