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祈雪》
《祈雪》全文
宋 / 翁逢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谷中草木几经春,敕额犹存古隶文。

千里耕桑安土俗,一炉香火奉山君。

多留姓字溪边石,惯见旌旗陇上云。

太守若贤神自感,夜来入梦雪缤纷。

(0)
翻译
山谷中的草木经历了多少个春天,敕封的匾额上还刻着古老的隶书。
千里农田和桑树,人们安定地遵循着乡土风俗,一炉香火供奉着山神。
溪边的石头上常刻着人们的姓名,习惯了看见山岭上的旗帜随风飘扬。
如果太守贤明,神灵自然会感应,夜晚我就会梦见漫天飞舞的雪花。
注释
敕额:皇帝或上级赐予的匾额。
古隶文:古代的一种书法风格。
耕桑:耕田种桑,指农事。
山君:对山神的尊称。
姓字:姓名。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或官员。
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神自感:神灵会感应到人的德行。
夜来入梦:在梦中出现。
雪缤纷:形容雪下得很大。
鉴赏

这首诗名为《祈雪》,作者是宋代诗人翁逢龙。诗中描绘了一幅山谷景象,历经春去秋来的变迁,古老的敕额上仍刻有古隶文字,展现出历史的痕迹。诗人歌颂了当地百姓在千里沃土上辛勤耕耘,保持着淳朴的风俗,同时虔诚地祭祀山神,香火缭绕,气氛庄重。

诗人笔下的溪边石头见证了人们的姓氏和事迹,而山岭上的旌旗则象征着过往的官府活动。诗人期待贤明的太守能带来福祉,暗示如果太守有德,神灵自会感应,夜晚的梦境中甚至会出现纷飞的雪花,预示着瑞雪兆丰年。整首诗寓含了对地方治理和人神和谐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翁逢龙
朝代:宋

翁逢龙,生卒年待考,南宋诗人,字石龟,四明 (今浙江宁波)人。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通判平江府,知建昌府(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二)。事见《吴都文粹》续集卷八。
猜你喜欢

和友人

闭门同隐士,不出动经时。

静阅王维画,闲翻褚胤棋。

落泉当户急,残月下窗迟。

却想从来意,谯周亦自嗤。

(0)

岁晏同左生作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

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

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

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0)

南邻公子

南邻公子夜归声,数炬银灯隔竹明。

醉凭马鬃扶不起,更邀红袖出门迎。

(0)

梁王宅侍宴应制同用风字

梁园开胜景,轩驾动宸衷。

早荷承湛露,脩竹引薰风。

九酝倾钟石,百兽协丝桐。

小臣陪宴镐,献寿奉维嵩。

(0)

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

明代资多士,儒林得异才。

书从金殿出,人向玉墀来。

词学张平子,风仪褚彦回。

崇仪希上德,近侍接元台。

曩契心期早,今游宴赏陪。

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

忽遇乘轺客,云倾构厦材。

泣为洹水化,叹作泰山颓。

冀善初将慰,寻言半始猜。

位联情易感,交密痛难裁。

远日寒旌暗,长风古挽哀。

寰中无旧业,行处有新苔。

反哭魂犹寄,终丧子尚孩。

葬田门吏给,坟木路人栽。

遽泄悲成往,俄传宠令回。

玄经贻石室,朱绂耀泉台。

地古春长闭,天明夜不开。

登山一临哭,挥泪满蒿莱。

(0)

浊水求珠

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

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

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

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

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

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