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杳默无人声,日月不忒山川平。
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
万物不给乃相兵,伏羲画法作后程。
渔虫猎兽宽群争,势不得已当经营。
非以示世为聪明,方分类别物有名。
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
至言一出众辄惊,上智闭匿不敢成。
因时就俗救刖黥,惜哉彼狂以文鸣。
强取色乐要聋盲,震荡沈浊终无清。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
上古杳默无人声,日月不忒山川平。
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
万物不给乃相兵,伏羲画法作后程。
渔虫猎兽宽群争,势不得已当经营。
非以示世为聪明,方分类别物有名。
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
至言一出众辄惊,上智闭匿不敢成。
因时就俗救刖黥,惜哉彼狂以文鸣。
强取色乐要聋盲,震荡沈浊终无清。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
这首诗《彼狂》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通过描绘从上古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诗中首先描述了远古时期的世界,日月运行规律,山川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没有纷争。接着,诗人指出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使用武器,社会逐渐分化,出现了等级和名利观念,以及为了显示智慧而进行的分类命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追求名声、权力和财富,道德沦丧,圣人之德被误解和滥用,社会风气日益败坏。最后,诗人感慨于这种现象,呼吁人们回归简单、朴实的生活方式,像蚕一样默默耕耘,远离喧嚣和虚伪。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弊病的批判,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深邃思考。
云连屋不居,三閒葺茅茨。
田园非不宽,一亩环竹篱。
楚楚山下花,湛湛池边□。
丈室南坡□,容膝以扁之。
谁谓方回旋,天境春熙熙。
壶中著仙翁,芥子藏须弥。
虚诞彼异端,我□异于斯。
圣贤与我对,经训星日垂。
可以读离骚,可以击壤诗。
回头纷纷者,金碧贮狂痴。
声色性命斧,财货盗贼资。
皇皇窘其庐,日怀不足私。
蚊蚋同旦暮,不满一唾嗤。
岂识天下乐,本非外铄为。
己大物自小,心旷神斯怡。
一则万条□,静者动蓍龟。
吾方谋一榻,尽老聊娱嬉。
今日为何日,此理知者谁。
达哉子孙子,吾知有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