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自邑归唐溪袁仲素兄弟拉归宿次日苦留连偶病以八句辞》
《余自邑归唐溪袁仲素兄弟拉归宿次日苦留连偶病以八句辞》全文
宋 / 陈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家世厌风波,来居空翠窝。

山深秋意早,溪近夜声多。

似梦忽到此,欲留如病何。

眼前浑是趣,未得细吟哦。

(0)
注释
家世:家族背景。
厌:厌恶。
风波:世间纷扰。
空翠窝:清幽的山居。
山深:山林深处。
秋意:秋天的气息。
溪近:溪流靠近。
夜声:夜晚的水声。
似梦:如同梦境。
忽到此:突然来到。
欲留:想要停留。
如病:如同生病。
眼前:眼前所见。
浑是趣:满是乐趣。
未得:未能。
细吟哦:仔细吟咏。
翻译
家族厌倦了世间风浪,来到这空翠的山居。
深山里的秋天来得早,临近溪流夜晚的水声更多。
仿佛梦境般突然到达这里,想要停留却像有病一般难以决定。
眼前的景色充满趣味,只是还没能细细品味吟咏。
鉴赏

这首宋诗《余自邑归唐溪袁仲素兄弟拉归宿次日苦留连偶病以八句辞》是陈著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挽留的微妙感受。首句“家世厌风波”,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渴望平静的生活。接下来的“来居空翠窝”描绘了他选择隐居在山林中的宁静之所。

“山深秋意早”写出了山中环境的清冷与秋天的提前来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而“溪近夜声多”则通过溪水潺潺的声音,渲染出夜晚的静谧,也寓含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

“似梦忽到此”表达出诗人对新环境的恍惚感,仿佛从梦境中来到这里,流露出一种不真实但又欣喜的情绪。“欲留如病何”则以身体不适为由,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挽留的感激和对停留的犹豫。

最后两句“眼前浑是趣,未得细吟哦”,诗人承认眼前的景色充满趣味,但他还未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味和欣赏,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当下时光的珍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微妙感慨。

作者介绍
陈著

陈著
朝代:宋   字:谦之   号:本堂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猜你喜欢

簇水.铜陵客舍对雨

神女行云,昨朝猛雨今朝再。

翻盆垂练,似天上、银河崩坏。

独自凭栏眺望,烟雾生山带。失却了、杏松如黛。

粉堞外。髣髴见、长江一派。人在客情无奈。

小楼容膝,不彀我乡愁载。

可喜又添新涨,注海东流大。晴霁后、归去扁舟快。

(0)

词变.南乡子·其十一变竹枝

梧碧吹楼。妆凝移恨上眉头。心事何如相忆切。

愁离别。疏影花帘遮淡月。

(0)

词变.生查子·其三变太平时

人归未春残,送燕双江渌。

魂销正卷帘,湘雨吹窗竹。

裙襕试痕多,几处垂红玉。

君愁欲闻筝,夜尽消银烛。

(0)

解蹀躞.张使君郡斋听吴山人弹琴

倚石调丝趁小雨,竹窗清越。

萧萧叶下,湘波夜寥泬。

为我鼓一再行,分明只雁,宵吟灞亭愁别。更情切。

低回玉轸,挑灯半明灭。江边枫落,哀猿抱秋月。

莫使调入清商,梅花几点吹来,鬓争如雪。

(0)

浣溪沙·其四春词

紫陌珠軿挽碧丝。鹧鸪啼上海棠枝。

香勾争踏艳阳时。

楼上红筝翻鹞子,鬓边金胜闹鹅儿。

恼人忙处掷相思。

(0)

赠别罗仙·其四

同心稳抱此情芽,缘到春深会发葩。

大海有时逢断梗,小星甘自守匏瓜。

果营金屋先量地,若到银河定有楂。

手写红笺教记取,碧桃花坞第三家。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