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寄求道人》
《次韵寄求道人》全文
宋 / 朱槔   形式: 古风

天工愦愦春无力,桃李颦心少颜色。

梦中矫首望三山,我是东南未归客。

岩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规。

遥知草木代说法,岂是画饼随儿嬉。

此身分不过朝市,何日相从拂衣袂。

岂容陶令载白莲,会作郑虔书落柿。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qiúdàorén
sòng / zhūgāo

tiāngōngkuìkuìchūntáopínxīnshǎoyán

mèngzhōngjiǎoshǒuwàngsānshānshìdōngnánwèiguī

jiāoyóurénxìngzhīxiāngjiāngyuèbànchéngguī

yáozhīcǎodàishuōshìhuàbǐngsuísuíér

shēnfēnguòcháoshìxiāngcóngmèi

róngtáolìngzǎibáiliánhuìzuòzhèngqiánshūluòshì

注释
天工:自然之力。
愦愦:疲惫、无力。
桃李:比喻美女或春天的花朵。
矫首:抬头。
东南未归客:指诗人自己尚未回到故乡。
岩壑:山川沟壑。
相思:深深的思念。
画饼:比喻空想中的事物。
朝市:指尘世、世俗社会。
拂衣袂:形容远离尘世、归隐。
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郑虔:唐代画家,以书法和绘画闻名。
书落柿:在落下的柿子上书写,象征创作或寄托情感。
翻译
春天的自然之力显得疲惫,桃花李花也失去了往常的鲜艳。
在梦中我抬头看向远方的三座山,我依然是未能回归东南的旅人。
在山川沟壑间游历的朋友姓支,思念之情如江月般弯弯曲曲。
我预感到花草树木也在传达着某种信息,难道只是空想中的美事供孩子们玩耍?
我的生活局限于尘世,不知何时能与你一同远离尘嚣。
怎能允许自己像陶渊明那样载满白莲,或许我会像郑虔那样在落柿上书写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槔所作,名为《次韵寄求道人》。诗中透露出诗人的怀念与无奈。

“天工愦愦春无力,桃李颦心少颜色。”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并非温暖而是缺乏生机,桃花和李花都没有充足的颜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郁。

“梦中矫首望三山,我是东南未归客。” 诗人在梦中仰望着远方的三山(可能指道教的仙境),自称为未归的客人,表达了对遥远地方或精神家园的向往和不甘心中的隔绝感。

“岩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规。” 这里写到与姓支的人在岩壑之间交往,相思的意绪如同江上的明月,但这份情感尚未完全成熟或表达。

“遥知草木代说法,岂是画饼随儿嬉。” 诗人似乎知道远方的草木也能传递某种道理,但这种比喻却又像是儿童间互相追逐的游戏,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带有无奈和讽刺。

“此身分不过朝市,何日相从拂衣袂。” 诗人的身体似乎只能在朝市之间徘徊,不知何时能与朋友一同清洁衣物,隐含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岂容陶令载白莲,会作郑虔书落柿。” 这里提到的“陶令”可能是指陶渊明,“郑虔”则是一位擅长书法的人物。诗人似乎在询问是否能够像陶渊明一样乘着荷叶(白莲)漂泊,或者能否如同郑虔那样书写落柿的诗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通过文学艺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充满了对远方美好世界的憧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体会。

作者介绍

朱槔
朝代:宋

徽州婺源人,字逢年。朱松弟。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工诗。有《玉澜集》。
猜你喜欢

寄徐稚山

曾揽轺轩一整冠,江西吏胆至今寒。

疲民仰德方为贵,野老言公不似官。

身必静休犹是病,心无拣择始知安。

高情未得真消息,试仗诗筒一问看。

(0)

安眠

随处便随眠,昏昏息万缘。

魂如双翅蝶,身在四禅天。

素饰罗为幌,芳茵锦作筵。

心如怀宠辱,未必得安然。

(0)

问讯吉父六首·其一

南北相望恨日疏,经时不见意何如。

喜闻高阁扶衰杖,竹院秋光渐破除。

(0)

问讯吉父六首·其六

前言在耳不应忘,秋向南坡历上方。

九日篱边花未透,中秋雨霁月新凉。

(0)

夜坐呈外舅·其二

略无家具可经营,有子顽冥秘锢深。

岁月自催忙里客,功名不著静中心。

诗非得意贫难遣,酒已忘情恨莫禁。

坐对冰翁无可语,孤灯残火伴清吟。

(0)

和得全喜雪韵·其一

天道流行自有经,一冬常燠大无伦。

临期飞雪粗成冷,只隔明朝便是春。

窗外晓山高积玉,梦回夜月更铺银。

玄冥恰似轮台悔,改过虽新已误人。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