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看松庵》
《看松庵》全文
明 / 陶安   形式: 古风

太古有积翠,怪虬托窟宅。

皮鳞老阅岁,髯发硬如戟。

爪擘层云开,夜攫明月食。

偃跃天可依,忍冷冬不蛰。

路绝人罕到,一士卧空壁。

每从晨启扉,终日对森碧。

相看久无厌,稚子笑成癖。

昔自初览时,万松皆历历。

凉阴羃窗几,深黛滴岩石。

无乃肉眼观,玩物犹滞迹。

迩来坐庵中,一松了无觌。

不在形色求,能以神气得。

坚朴藏大用,后凋秉天德。

幽怀与俱化,此境遂真适。

好风忽相过,清音起寞寂。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看松庵》描绘了一幅深山古松的生动画面。首句“太古有积翠,怪虬托窟宅”展现了松树古老而神秘的形象,仿佛是远古时代的积翠之灵栖息之处。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皮鳞老阅岁,髯发硬如戟”描绘了松树历经岁月沧桑,枝干如虬龙般坚硬,爪擘云层,夜月吞噬,展现出其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偃跃天可依,忍冷冬不蛰”进一步突显松树的高大与耐寒,即使在人迹罕至的山路,它依然傲然独立。诗人每日清晨打开庵门,与松林相伴,欣赏其翠绿的“森碧”,甚至孩子也被其吸引,笑成习惯,足见其魅力。

诗人由初见万松的清晰记忆,转而感叹“无乃肉眼观,玩物犹滞迹”,意识到自己先前仅停留在表面欣赏,未能深入领悟松的精神内核。后来在庵中静坐,他认识到“不在形色求,能以神气得”,即真正的欣赏在于领会松的内在品质——坚朴、后凋和天德。

最后,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松的精神融为一体,感到“幽怀与俱化,此境遂真适”,在清风的吹拂下,庵中的寂静被松的清音打破,更添了一份宁静与适意。整首诗以松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陶安
朝代:明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猜你喜欢

五月二十日奉东宫令旨代咏石榴

一夜西风破锦囊,丹砂为颗玉为浆。

文禽知是天家物,独立枝头不敢尝。

(0)

风木慈乌图为李侍御旻题

木萧萧,风烈烈。

上有慈乌栖复惊,返哺无由夜啼血。

李家孝子闻之谩愁绝,白首双亲嗟死别。

昔年亲在未作官,家贫何以为亲欢。

如今有禄供甘旨,亲掩泉台呼不起。

呼不起,将奈何,寒云碧草山之阿。

逢人欲语泪先下,流作沧江千顷波。

总教风停木静乌飞去,孝子愁心终不磨。

(0)

贺冠者

都老门前十文松,采帷高映日曈昽。

宾迎一径桃花里,春在三加酒盏中。

礼式未忘洪武化,弦歌还动子游风。

王人不用投壶劝,醉倒江门老石翁。

(0)

清明前三日有怀亡友伍光宇无子

先生英骨葬蓬莱,幽思凭高不易裁。

荒岁无穷春易老,清明将近雨还来。

皇天自失包胥定,泉坏谁兴伯道哀。

寻乐斋前数株树,月明空有鹤飞回。

(0)

送吴布政致政还毗陵

盛满心知足,归休志已伸。

乐天陪九老,莱子慰双亲。

风月开三径,山林见几人。

西江有棠树,千载忆斯民。

(0)

题蒲石

拳石浸清漪,灵苗亦自奇。

虎须真可捋,相近莫相疑。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