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程刑部三首·其二碧鲜亭》
《和程刑部三首·其二碧鲜亭》全文
宋 / 王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飋飋笼清籁,萧萧锁翠阴。

向高思尽节,从直美虚心。

迥砌滋苍藓,幽窗伴素琴。

公馀时引步,一径静中深。

(0)
注释
飋飋:形容风声。
笼:环绕,笼罩。
清籁:清脆悦耳的声音,这里指竹叶声。
萧萧:形容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
锁:此处意为保持、蕴含。
翠阴:翠绿的树荫。
向高:向着高处生长,比喻追求高尚。
思尽节:思考如何完全地尽到职责或忠诚。
从直:跟随正直之道。
美虚心:赞美竹子中空象征的谦虚美德。
迥砌:远处的台阶。
滋:生长,滋生。
苍藓:青苔。
幽窗:幽静的窗户。
伴:伴随,陪伴。
素琴:没有装饰的琴,常用来象征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公馀:公务之余,下班后的时间。
时引步:时常散步。
一径:一条小路。
静中深:深入到宁静的环境中。
翻译
飒飒作响,清风回旋,萧萧竹声,锁住一片翠绿的阴凉。
向着高处,想着竭尽忠节,笔直不阿,体现了谦虚之美。
远处的石阶上滋生着青苔,幽静的窗边,绿竹陪伴着素雅的古琴。
公务之余,时常漫步其间,沿着这条小径,深入到静谧的心境深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美。"飋飋笼清籁,萧萧锁翠阴"两句通过对风声和树叶间隙缝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给人以深邃悠长之感。

"向高思尽节,从直美虚心"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心境。这里的“尽节”可能指的是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而“从直”则透露出一种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至于“美虚心”,则是说在这种宁静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迥砌滋苍藓,幽窗伴素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这里,“迥砌”形容山路曲折而幽深;“滋苍藓”则是对野趣的一种享受。至于“幽窗”,则是诗人隐逸之所,而“伴素琴”,则表明了诗人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仍有艺术的陪伴,内心充满了文化的滋养。

"公馀时引步,一径静中深"最后两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步履声响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悟以及他在自然中的漫步生活。这里,“公馀”即是指日落黄昏之际,而“一径”则意味着诗人的行走是一种单纯而又深远的过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象和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作者介绍

王周
朝代:明

猜你喜欢

申谢经略安抚待制送酒之什

真茶窃所贪,薄酒亦云嗜。

况此两乘壶,旨哉出厅事。

歌美秦州半,樽罍更几倍。

元戎眷非一,于焉则有二。

癃老欲扶持,牢愁使破碎。

风雪客岁殚,无陨故园泪。

我实不能饮,自有愁常醉。

顾彼昔之人,何必陶阮类。

槌剑剧孟侠,文武卫公贵。

宜饮不饮者,我言尚何费。

顾分玉帐春,远以金壶致。

旧都新奏功,如花方高会。

(0)

闻富季申迁校书郎

小富秋来慰所望,青衫叙进校书郎。

相公勋业久弥著,孙子门阑渐有光。

莫话诗过已埋没,且非碗脱得分张。

白莲逋客独惆怅,泪尽西风归政堂。

(0)

闻三十六丈乞西京留台辄成长句时先之七兄已拜北京留台

门地何人论甲乙,碧梧丹凤重徘徊。

前时五相继三相,此日西台望北台。

器业云霄能我有,功名钟鼎待时来。

重言四海宫师德,季子白头谁识哉。

(0)

秋来

秋来颇自适,抚此清收时。

不假绝交论,聊吟招隐诗。

山阿新橡栗,朝廷旧皋夔。

早晚罢给散,恩偕雨露垂。

(0)

故资政殿学士特赠光禄大夫曾公挽辞二首·其一

选吏时无最,论兵世有书。

风神相门旧,胆气将坛初。

地轴尘埃转,天航津汉虚。

忠规子孙在,太史笔何如。

(0)

怀济北弟侄

久客思吾子,生涯滞故乡。

独携高士传,翻忆紫香囊。

合榻言犹在,同堂乐未央。

翩翩春草梦,随意绕池塘。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