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次前韵六首·其三》
《再次前韵六首·其三》全文
宋 / 张嵲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齐国馈时堪出走,东山携处未生憎。

道人莫谓全无念,行乐须知此日曾。

(0)
注释
齐国馈时:齐国赠送的礼物。
堪:足够,能够。
出走:逃离。
东山:指隐居的地方。
携处:隐居之处。
未生憎:未曾感到厌烦。
道人:出家人,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莫谓:不要说。
全无念:完全没有思念或挂念。
行乐:享受生活。
此日曾:曾经有过这样的快乐时光。
翻译
在齐国赠送的礼物中,我足以逃离现实
即使在东山隐居的日子,我也未曾感到厌烦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离愁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首句“齐国馈时堪出走”中的“馈时”,意指季节交替之时,即秋冬转换之际;“堪出走”,则是说这个时候正适合离别。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故土的不舍。

接着,“东山携处未生憎”中的“东山”,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地点,或许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携处”,意味着携带着记忆和情感;“未生憎”,则表明诗人对这个地方没有产生厌恶之情。这里,东山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情感的寄托。

第三句“道人莫谓全无念”中,“道人”指代诗人自己或类似处境的人;“莫谓”,即不要说;“全无念”,则是对离愁的一种否认。这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内心的不舍和牵挂。

最后一句,“行乐须知此日曾”中的“行乐”,意指游子在外的生活;“须知”,意味着必须知道或记住;“此日曾”,则是说要记得今天这个离别之日。这里,诗人提醒自己和读者,在享受旅途乐趣的同时,不应忘记这离愁满怀的一天。

总体而言,这几句话通过对比现实与情感,表达了游子对于故土、亲人的思念,以及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巧妙地运用“未生憎”和“全无念”的反问,凸显了离愁之深,情感之真挚。

作者介绍
张嵲

张嵲
朝代:宋   字:巨山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生辰:1096—1184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猜你喜欢

许倩遣舟送花栽

双舟十日涉长湖,瓷斛筠篮且百株。

可喜石榴初变白,更惊玉茗不施朱。

临风含笑劳花使,映水分行拥木奴。

装点园林娱杖屦,好来一醉倒金壶。

(0)

过中山

三关标重镇,自昔护边陲。

观者堵墙立,纷然帘幕垂。

欲谋千日醉,恐误十旬期。

可喜中庭月,何妨尽一卮。

(0)

次韵施德初游齐山

诗尘谁复数齐梁,小杜文章楚大邦。

曾为黄花酬九日,至今陈迹擅三江。

新亭高下依乔木,远岫参差进曲窗。

著屐与君时茗饮,后车何必酒盈缸。

(0)

独步惠泉用石刻中韵

拂崖看古字,倚策仰前英。

雕章细细读,清思源源生。

文传岘山石,句敌渼陂行。

一字或华衮,五言有长城。

林蝉众作噪,下里羞混并。

坐令蕞尔国,宇内浑知名。

兹泉发地脉,有玉潜山庭。

神龙职何护,老蚌呈煌荧。

楚人力水耨,倚沼仍畦瀛。

觱沸昼复夜,输出无穷声。

演迤清汉接,旋折数日程。

膏润亘原陌,谷价年年平。

非才忝敷惠,下考乃为荣。

疲民未击壤,循吏难联横。

独行挹清泚,谁与论丹诚。

销忧赖季雅,遣兴烦客卿。

信美非吾土,千古仲宣情。

(0)

石道士妙声堂

泉溜古今同,临流万虑空。

采芝归绝嶂,添竹映疏丛。

影漾高秋月,声宜深夜风。

真清长在耳,何用抚孤桐。

(0)

禅林寺

振策快秋晴,伽蓝倚翠屏。

看云不留瞬,对竹已忘形。

银地声千载,虹桥拱百灵。

至今钟磬响,如讲净名经。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