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策快秋晴,伽蓝倚翠屏。
看云不留瞬,对竹已忘形。
银地声千载,虹桥拱百灵。
至今钟磬响,如讲净名经。
振策快秋晴,伽蓝倚翠屏。
看云不留瞬,对竹已忘形。
银地声千载,虹桥拱百灵。
至今钟磬响,如讲净名经。
这首诗描绘了禅林寺在秋日晴空下的宁静与庄严。诗人以“振策快秋晴”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行走在秋日阳光下的轻快与愉悦,随后“伽蓝倚翠屏”一句,将禅林寺置于一片青翠之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看云不留瞬,对竹已忘形”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表现了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忘我状态,云与竹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云不留瞬,竹忘其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心灵的自由释放。
“银地声千载,虹桥拱百灵”则进一步渲染了禅林寺的历史沉淀与神圣氛围。银地之声,仿佛穿越千年,回响着历史的回音;而虹桥拱百灵,则形象地描绘了寺庙中祥和与灵气的汇聚,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至今钟磬响,如讲净名经”以钟磬之声结尾,不仅呼应了寺庙的宗教属性,也暗示了佛法的深远影响,如同净名经般,净化人心,传递智慧与慈悲。整首诗通过对禅林寺及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体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我友半湖海,知心吾子文。
君忙我已老,事事不如君。
君生通贵家,我出寒素门。
君披貂毛裘,我著犊鼻裈。
戏綵君有母,列鼎共凊温。
我早失乌哺,空山怅白云。
弱冠君有子,世科将袭芬。
我子方垂髫,诗礼未有闻。
凡此皆不如,官职不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