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史传芭进酒卮,长筵吹彻玉参差。
千年薶碧终难化,八月怒涛空尔为。
配以逋仙荐秋菊,从骖水伯闪朱旗。
江流不尽兴亡恨,抉眼苏台鹿上时。
巫史传芭进酒卮,长筵吹彻玉参差。
千年薶碧终难化,八月怒涛空尔为。
配以逋仙荐秋菊,从骖水伯闪朱旗。
江流不尽兴亡恨,抉眼苏台鹿上时。
这首清代袁昶的《和友人吴山水仙王祠》描绘了一幅祭祀水仙王的场景。首句“巫史传芭进酒卮”写巫师传递着酒杯,祭奠仪式庄重而神秘。接着,“长筵吹彻玉参差”描绘了宴席上的音乐悠扬,气氛热烈。然而,“千年薶碧终难化,八月怒涛空尔为”表达了对水仙王无法改变历史变迁的感慨,即使他能引起滔天巨浪。
“配以逋仙荐秋菊”中的“逋仙”可能指的是隐逸之士,以秋菊献祭,寓意对仙王的敬仰与寄托。下一句“从骖水伯闪朱旗”则借用水神水伯的形象,增添了神秘色彩,朱旗飘动,仿佛在指引着某种力量。
最后,“江流不尽兴亡恨,抉眼苏台鹿上时”揭示了诗人更深沉的情感,江水象征着历史长河,而“兴亡恨”则寓含了对世事沧桑、王朝更迭的哀叹。诗人站在苏台(古代吴国的遗址)上,想象鹿上时,似乎能看到历史的轮回,表达出一种历史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祭祀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仙灵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
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
朝思除国雠,暮思除国雠。
计尽山河画,意穷草木筹。
智士日千虑,愚夫唯四愁。
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沈浮。
伯伦心不醉,四皓迹难留。
出处各有时,众议徒啾啾。
眉毫霜细欲垂肩,自说初栖海岳年。
万壑烟霞秋后到,一林风雨夜深禅。
时翻贝叶添新藏,间插松枝护小泉。
好是清冬无外事,匡林斋罢向阳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