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乐山居,处处有茆屋。
耕得陇头云,阴森傍溪木。
但觉渔樵尊,不为簪缨束。
短袂发长谣,西风乱秋竹。
幽人乐山居,处处有茆屋。
耕得陇头云,阴森傍溪木。
但觉渔樵尊,不为簪缨束。
短袂发长谣,西风乱秋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人以“幽人”自比,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首句“幽人乐山居,处处有茆屋”,开篇点题,既点明了人物的身份——隐居者,也描绘出居住环境的自然与简朴,暗示了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接着,“耕得陇头云,阴森傍溪木”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居者的田园生活。陇头云象征着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生活状态,而“阴森傍溪木”则描绘了山间溪边树木茂密、幽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隐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也暗含了对世俗束缚的解脱。
“但觉渔樵尊,不为簪缨束”两句,直接表达了隐居者对渔樵生活的尊重与向往,与世俗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簪缨”指代的是官场的权贵阶层,隐居者选择放弃这些外在的名利地位,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满足。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短袂发长谣,西风乱秋竹”两句,以生动的细节收尾。短袖衣裳、长歌吟唱,描绘出隐居者自在洒脱的形象;西风中摇曳的秋竹,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与自由,更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赋政古循良,恩威著一方。
疲民恋冬日,黠吏畏秋霜。
直道经摧折,公心愈激昂。
米盐躬细务,绳墨谨周防。
度岭囊装简,攀辕父老忙。
采诗如有诏,持此续甘棠。
飞仙欲下,水殿严妆早。
娇涩怕春知,跨白虬、天门未晓。
霓裳零乱,肌骨自清妍,梅檐月,柳桥风,世上红尘杳。
重门深闭,忘却山阴道。
呼酒嚼琼花,任醉来、玉山倾倒。
无言相对,这岁暮心期,茅舍外,玉堂前,处处风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