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赐知贡举晁迥·其一》
《赐知贡举晁迥·其一》全文
宋 / 赵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礼闱选士古称难,都为升沉咫尺间。

较艺清时公道在,抡材应得惠人寰。

(0)
翻译
古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非常严格,因为成功与否往往就在咫尺之间。
在公正的时代,评判艺术才华的标准依然存在,选拔人才应当惠及世间众人。
注释
礼闱: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如明清时期的会试。
选士:选拔人才。
称难:被认为很难。
都为:全都是因为。
升沉:升迁或沉沦。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比喻成败差距很小。
较艺:比较技艺或才能。
清时:公正的时代。
公道:公平的道理,公正的标准。
抡材:选拔人才。
惠人寰:使世人受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恒的作品,名为《赐知贡举晁迥(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表达对科举制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礼闱选士古称难”这句,指的是自古以来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之事极为不易。这其中的“礼闱”,即考场的门,也代指整个科举考试。诗人提及此事,可能是在感慨历代科举的艰辛。

接着,“都为升沉咫尺间”则是对这种选拔方式的一种讽刺和无奈。在古代,官员往往通过“升”(晋升)或“沉”(降职)的方式进行人事调动,而“咫尺”,即量度工具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权力在手的主考官一念之转,就能决定一个士子能否金榜题名。这两句诗,揭示了科举选拔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较艺清时公道在”这句话,则表明诗人对于当下能够秉持公正、以才华为准的选拔方式感到欣慰。这里,“较艺”,是指通过比较文学艺术成就来选拔人才;“清时”,则可能是指科举考试的环境和氛围得到净化。

最后,“抡材应得惠人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公正选拔方式能够造福于人的美好愿望。在这里,“抡材”,即挑选人才;“惠人寰”,是指对百姓大众有利益,寰意为广泛无边。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科举选拔制度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理想,即希望通过公正、清明的选拔方式来发现和培养人才,从而造福社会。

作者介绍

赵恒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沁园春·其九丁酉岁感事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0)

天申节致语口号三首·其一

宫殿红云捧紫皇,河清电绕拥休祥。

壶中常占青春在,物外方知浩劫长。

昼立龙旗风不动,晓开琼笈远飘香。

尧年岂特封人祝,动地驩声遍万方。

(0)

湖山九首·其五

浅井供茶灶,分流浣布沙。

此泉吾所爱,百用给山家。

(0)

望雨·其二

久旱偶成雨,方喜慰愁苦。

虽能敛尘土,不能救禾黍。

(0)

水调歌头·其六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0)

次韵子瞻赠梁交左藏

彭城欲往台无檄,初喜东西合为一。

将军走马随春风,精锐千人森尺籍。

口占佳句惊众坐,手练强兵试鸣镝。

酒酣起舞花满地,醉倒不听人扶出。

归来相对如梦寐,虎踞熊经苦岑寂。

黄楼方就可同游,饮尽官厨三百石。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