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九》
《住金塔寺十四首·其九》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掘地得塔铃,摇之音寂然。

细想隆平日,众铃竞高悬。

但借微风力,声响远近传。

铃去声亦尽,销沉在何年。

此虽蒙尘土,乃复睹青天。

静默信可久,舌存安能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金塔寺中发现一具塔铃后,诗人对其历史与现状的深思。首句“掘地得塔铃,摇之音寂然”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发现的过程,仿佛读者也一同见证了这一神秘物件的出土。接着,“细想隆平日,众铃竞高悬”通过想象昔日塔铃高挂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禁思考其背后的故事。

“但借微风力,声响远近传”一句,将自然界的微风与塔铃的声音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声音传播的美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而“铃去声亦尽,销沉在何年”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此虽蒙尘土,乃复睹青天。静默信可久,舌存安能全”四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两句对比了塔铃在尘土中的沉寂与重见天日的瞬间,象征着生命或事物在经历磨难后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后两句则以塔铃的“静默”与“舌”的存留形成对比,探讨了沉默与言说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在某些情况下,沉默可能比言语更能传达深刻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变迁以及沉默与表达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京邸屡谒翁覃溪先生鉴赏古帖并为题宋芝山所画陶园图·其二

竹树茅檐二华西,画图何幸得新题。

春帆细雨怀邗上,明月流虹落渭溪。

珊网一时名辈盛,长城五字古人齐。

从今不怅仙凡隔,洞口桃花有路蹊。

(0)

莫愁湖久憩并谒徐中山王画像

结绮临春事久非,隔坡楼殿尚依稀。

到来海燕栖禅幄,运去山龙黯衮衣。

空馆尚余调鹤地,真王徒剩钓鱼矶。

惟应儿女英雄泪,洒向秋空作雨飞。

(0)

江中孤屿谒文信国公祠

筱丛活得樵夫麦,宋室江山无半壁。

数遍鼍更血泪红,飘零又挂瓯江席。

一拳孤屿将沈陆,正气扶天鳌气伏。

洪涛百折走厓山,中有包胥万声哭。

当年丞相起义师,将倾之厦谁能支。

千艘碇海挽无力,中川落日俱含悲。

德祐二年炎祚否,孤臣心事可知矣。

玉带空磨盾鼻烟,黄冠肯照钱塘水。

空同何处攀龙翼,一痛江心颓竹石。

断碑七字贯星芒,蜃雾蛟涎不敢蚀。

空山依约来朱鸟,云叠春江愁满抱。

宿莽如抽祖逖鞭,断矶莫认田横岛。

我来肃拜瞻公像,社屋牲牢问无恙。

只有松枝溜两乔,孤撑犹似冬青样。

卸却蒲帆剪剪风,欲招辽鹤吊孤忠。

游人漫蜡登临屐,齿发山阿草最红。

(0)

十二月廿四日立春有怀渔庄漆林两兄京师

昨夜东风生绮陌,朝来采燕簪轻帻。

人间可乐又逢春,日下还怜未归客。

青旗繁会阗燕郊,黄罗蹀躞翻云翘。

夕阳鞍马忽四散,寒镫相对风萧萧。

忆昔杨盘会食时,堂中白玉传青丝。

三年两地萦梦寐,一尊千里同愁思。

折梅远寄何人将,仰天但见群鸿翔。

人生安得如汝乐,飞鸣到处皆成行。

(0)

大雾行辰溪山中

毒雾晓弥漫,腾腾气蒸釜。

烟云复与会,有日不教吐。

层叠涌不穷,自朝直至午。

见地不见天,马上首恒俯。

初疑衣裳冷,著手湿如雨。

渐觉头冬烘,涔涔类中蛊。

幸皆饱餐来,不然入肺腑。

人生未阅历,但乐那知苦。

颇忆江南天,薄雾亦常睹。

一叶摇轻舟,空濛指远浦。

最好梦回时,咿哑数声橹。

(0)

野望

寒绿远霏霏,春城花事稀。

雪消江水阔,日出峤烟微。

小舫临岩渡,雏禽趁母飞。

荒郊游屐少,人面已全非。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